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20期  总第20期  2014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期  下一期
寻找徽文化 舌尖上的寿县之“大救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吴 林 小 米 日期:2015-02-02

学生记者  寿县实验小学  五(4)班  李  博  五(7)班 沈志远  五(8)班  季飞洋  五(9)班  葛  棋

    提到寿县,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古城墙或者刘安墓的遗迹,要么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风声鹤唳(lì),草木皆兵”的典故。即使想到了美食,八公山豆腐也当仁不让排在第一。能贴上寿县标签的,恐怕就数“大救驾”了。小米听着寿县实验小学的同学说得这么头头是道,却满脑子云里雾里。到底是什么样的美食,会起这么古怪的名字,一起去看看才知道。

救驾有功的美味
    不是和你吹,这“大救驾”还救过皇帝呢。五代后期,当时周朝的大将赵匡胤(yìn)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攻取了寿县。由于长期的激战,让赵匡胤殚精竭虑,不思饮食。厨师见状非常着急,就参照当地的点心,做了一种圆饼献上。赵匡胤吃后,顿时胃口大开,在恢复食欲后,疲劳也很快消除。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却念念不忘当年在寿县吃的点心,并说:“那次鞍马之劳,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便赐名为“大救驾”。后来,寿县的“大救驾”声名鹊起,成为走亲馈赠之佳品。

看一眼就忍不住尝尝
    “大救驾”的由来,充满着神奇色彩。而外形的香气,更加诱人。它呈扁圆形,外皮层层叠叠,条条金丝,好像盘山公路盘旋而上,顶部如急流漩涡状,凹下去,底部是平的。先不用尝,光看这外形就让人惊叹师傅的手艺。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香气逼人,看上一眼,便禁不住要咬上一口,顿时觉得酥脆香甜,但却一点也不觉得油腻。再细看里边的馅,丝丝缕缕如白云伴彩虹,让人口水直流。

美食与文化的传递
    “大救驾”在寿县不仅是一种点心,还是美食的象征、文化的传承。人们外出总也忘不了带一些馈赠他人,游客来访也常常会捎上几盒。每逢喜宴招待,“大救驾”也定会以压轴菜的身份登场,在一张张红纸的衬垫下,一块块金黄色的大救驾显得喜气洋洋、豪华大气!
    指导老师  李华生  王康莹  徐银柱  张明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