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35期  总第20期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期  下一期
首席新闻官 用“耳朵”打乒乓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4-11-03

□本报记者  黄丽娟
  通 讯 员  张  年
    “发球了!”“好!”“乒乒乓乓……”在乒乓球室听到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很惊奇?身怀球技的乒乓球选手们,最擅长的就是用发球假动作来迷惑对手,怎么还会提前告知对方,并且在得到回应之后才发球呢?和你一样疑问多多的小J,立马推开了球室的门。原来,这一群乒乓球选手很特殊,他们用耳朵来打乒乓球!

闻声挥舞球拍队
    在合肥市特教中心的一间训练室里,一场乒乓球比赛正进行着。三年级的王刚和于晓凤举起拍子做好了接发球的姿势,跟普通的乒乓球队员无异。从对话结束到比赛开始,教练员张年一直全神贯注地观察着队员们的动作。这是张年带领的盲人乒乓球(以下简称盲乒)队员们每天训练的常态。这支由13名全盲和低视力孩子组成的乒乓球队,小队员年龄在9岁~18岁之间。在黑暗的世界里,他们全部都靠闻声来打乒乓球。刚刚结束比赛的王刚和于晓凤便是其中的两名队员,他俩每天最期待的便是下午的一个半小时练球时间,从刚开始的兴趣入门到现在,他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打出一场精彩的比赛。10月底,他们的师哥师姐参加了安徽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这不仅是这支队伍的荣耀,更是小队员们努力的方向,他们每天训练最大的动力便是参加高规格的比赛项目。

乒乓球里的秘密
    如果看不见球,该怎么接球?不用担心,盲乒队有特制的乒乓球和球拍,与普通球相比,特制的乒乓球里面放进了4颗小钢珠,打球时,碰撞让钢珠随着球的移动发出“哗啦哗啦”的金属声,队员靠此辨别球的远近。“这球是专门从北京运过来的,合肥没有生产厂家。”张年介绍,“球拍不是圆形,而是长而窄的长方形,没有胶皮,可以发出清晰的声音。当然,比赛规则上也大有不同。盲乒比赛时,球始终在桌面滚动,一旦离开球桌或触网就算失败。而且,不管是全盲还是视力低下,为公平起见,一律要戴上眼罩比赛。”为了训练孩子们摆脱对视力的依赖,更多的依靠听力,张年要求他们上场时都戴上眼罩。

 

小J采访花絮
    看不见的时候,真的能准确无误地接中球吗?小J好奇地尝试了一把,闭上眼睛拿起拍子,可平时灵活的手立马笨拙起来,根本跟不上耳朵的节奏。听到球过来的声音,挥动球拍去接,没有一球接中,甚至连简单的发球,也做不准确。张年教练发话为窘态百出的小J解围道:“盲人的听力更加专注,所以能很快地判断出球的位置,我们的乒乓球室全是封闭式的,外界的声音完全不会干扰到这里。当然,每天的训练一定少不了,只有多练习,就算看不见也能在打球时百发百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