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通 讯 员 牛红军 本报记者 小 J 临泉县有一条玉带般的小河叫南湖湾,河畔有一所小学叫牛庄乡孔庄小学。2009年春天,学校里爱写诗歌的牛红军老师,在孔庄小学成立了“南湖湾娃娃诗社”。诗社里的“娃娃们”都要干些啥?那就是给自己的生活,点缀上一首首美丽的诗歌。 你听,刘辉同学将晒被子这件小事,暖暖地写成了一首诗:大大的被子被小小的我搭在绳上/它懒洋洋地晒太阳/晚上/被子软软的、暖暖的/散发着阵阵的太阳香/哦,原来/太阳躲在被子里/与我捉迷藏。一趟秋游之行,也“定格”在了牛雨婷同学的小诗中:云儿向我们招手问候/大雁把离别的歌唱响/树叶“沙沙”为我们鼓掌/田野处处是丰收的景象…… 别看现在的同学们,一个个“小诗人”范儿十足。刚刚加入诗社时,大家也曾为写诗而烦恼不已。崔东阳同学告诉小J:“在诗社里,每次看别人写得那么好,自己却写不出好诗,心情很低落。”这该怎么办?牛老师告诉崔东阳,谁也不是天生会写诗的。只要在平时多读多写,写作水平就会慢慢提升。在诗社里,同学们除了常规的学习,平常阅读报刊上的新诗歌,老师还会每两周开一次总结会,帮大家分析近期所作的诗歌,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季节的变迁、开心的节日,都是同学们诗中常见的主角。而身边发生的小事,也同样在同学们的诗中出现。有一次,崔梦同学跑去参加诗社课程时,一不留心摔了一跤,膝盖顿时流血不止。这下,诗社里可炸开了锅。大家纷纷上前查看,并赶紧喊来卫生室的医生,给她清洗包扎。同学们的关心,让崔梦感动了许久。之后,她写了一首小诗《摔了幸福的一跤》,将自己的感动都“存”在了这首诗中。 在学习诗歌写作过程中,大家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也体验到了进步的喜悦。崔鑫鑫同学告诉小J,听到自己的小诗被老师在班里朗读,很开心。张天宇同学也开心地表示:“在诗歌的陪伴下,我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学,自己也发表了几首诗歌,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大家一同吟诗,一同进步,感觉真愉悦。” 同学们的诗作,可不仅仅只在校园里展示。至今,大家已经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诗歌近百首。在阜阳教育局举办的“生态园杯”写作大奖赛中,同学们的诗歌还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看到这些“丰盛”的成绩,小J也忍不住要为“娃娃诗社”喝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