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43期  总第20期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期  下一期
学生记者总动员 掀起非遗的“红盖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4-12-29

“‘啦啦啦……’是谁在冬日的暖阳下唱歌?那是本报的几名小记者,一路高歌向合肥市文化馆的非遗展挺进。一进入文化馆大门,一座标志性的徽州建筑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束阳光透过天井直射在四合院内,显得十分惬意,四周静悄悄的,更给安徽厚重的历史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展厅。”这是学生记者奚(xī)逸文在采访手记里写下的第一段,读着她的描述,你是否想立马揭开这次非遗展的神秘面纱,那还等什么,快跟上学生记者的步伐,一起来掀起非遗作品的“红盖头”吧!
□通 讯 员  杨治国  郭迎年
  本报记者  巧克力
  学生记者  合肥市乐农新村小学六(5)班  常毅琪  孙一文  六(2)班  奚逸文  魏子祺

首批露脸的非遗作品
    “这次非遗展会阶段性陈列出不同的非遗精品,活动可能会持续到春节前。这次展出的布贴画、麦秆画、蛋雕、核雕、葫芦烙画、吴山铁字是首批亮相的!”听完馆内工作人员介绍,学生记者魏子祺立马走进了陈列馆:“左手边墙上挂着一排布画,它是一种由布料拼接而成的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组画《梅兰竹菊》,四幅布画一字排开:圆润灵动的红梅悄然开放,清雅的兰花点点散布,青翠欲滴、傲然挺立的是绿竹,橙黄两色交相辉映的是秋菊。与布画遥相呼应的是麦秆画,有意思的是麦秆画里也有一组《梅兰竹菊》。与布画不同的是,麦秆画不以色彩斑斓取胜,而是巧妙的利用麦秆本来的形状与颜色,经过剪裁而成,每一片树叶都闪烁着耀眼的金色光芒。展厅中央,是一个硕大的柜子,分别展示了葫芦烙画、核雕和蛋雕。居于正中的葫芦烙画,葫芦呈茶褐色,字画皆由电烙笔烙在上面,颜色呈深褐色,画面追求一种国画风格。右侧的是核雕,出自安徽核雕大师——李绩之手。原材料取自仁少核硬的大别山山核桃。一艘核雕小船令人眼前一亮:这是一艘双层小舟,由橄榄核雕刻而成。线条十分细腻,底部呈光滑的弧形,刻有‘重山’二字。最奇妙的是,窗户是可活动的,一拉开,几张亦喜亦嗔(chēn)的笑脸就出现在眼前,栩栩如生。”

“我们”眼中的非遗展
    看完这些系统的介绍不过瘾?没关系,学生记者分类报道马上登场!
刚——吴山铁字
    “瞧!吴山铁字融铁的刚劲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魅力于一体,显示出一种潇洒、遒(qiú)劲、饱满生动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典雅别致、古色古香的艺术韵味。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吴山铁字创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书写作品或临摹名家作品,然后通过样品上铁皮、裁剪、锤打、平整定型、修边钻孔、焊接、清洗、喷涂、制作底版外框、安装等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幅作品。”描述完吴山铁字,孙一文还不禁感叹:“任何一样艺术品都是费劲千辛万苦得到的,我们要珍惜、要了解,不能忘记这样的精美物质。”
柔——布贴画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一幅幅中国特色的娃娃年画,但它不是一般的纸质年画,而是用碎布剪贴上去的。画上的娃娃个个有莲藕般的四肢,他们或坐或卧,手里有的拿着鲤鱼,有的拿着莲花,个个神态逼真,活灵活现,乍一看还以为是一群孩子在乡间嬉闹呢!”听完奚逸文的描述,你是否已经看到了那群嬉闹的孩子呢?

我的蛋雕处女作
    除了观看展品,学生记者还体验了一把非遗制作。常毅琪认真地听着郭迎年老师介绍蛋雕:“蛋雕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早在明清之际,民间就有赠送红鸡蛋的习俗。蛋雕主要分为阴雕、浮雕、镂空雕,花草虫鱼、人物形象都可将其刻在蛋壳上。目前,主要用鸡蛋进行创作。先将鸡蛋摇晃4遍左右,将蛋黄、蛋清摇匀,若蛋类较大,那么要增加摇晃次数。摇晃过后,用注射器在鸡蛋的正上、下方钻孔注入清水挤压出蛋黄,反复几遍,鸡蛋的肚子也就空空如也。等清洗这道工序做完,就可以用铅笔在蛋壳上绘制图案,接下来就用单刀片进行雕刻。且因蛋类本身就含有钙物质,一般能保存六百多年;现在经过处理,储存时间便加长了。”光听这些介绍当然不过瘾,常毅琪还亲手在蛋壳上写下“恭喜发财”四字,并用刀片雕刻。
指导老师  汪  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