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少年 炫NEWS·微言微语
01版: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50期  总第20期  2015年03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50期  下一期
奔跑吧,少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 讯 员 张奇志 蒋庆玲 赵文 日期:2015-03-30

             

本报记者  李  明  巧克力
    作为《奔跑吧,兄弟》(风靡全国的一档大型户外真人秀)的忠实粉丝,是不是早就想挑战一下指压板跳大绳?再来个撕名牌大战?可我们既不是工作人员,也不是明星艺人,除了坐在电视旁呐喊助威还能干什么呢?濉溪县实验小学的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咱也可以来一场学生版《奔跑吧,少年》。据小J了解,由濉溪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文化委、县教育局、县广电台、县妇联主办,淮北网承办的《奔跑吧,少年》活动于2015年3月22日圆满结束。

各显神通组6人军团
    为期1天的录制,智力和体能的对决,让濉溪县实验小学(绿队)和城关中心学校(中学组,红队)两队12位个性少年“耗尽”心力。要知道这12位可是从两所学校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就说实小的6人军团,那是过关斩将才最后入围决赛的。
    海选当天,学校老师仿照电视节目设置了一系列挑战项目,以此优选出最后的参赛选手。爱好古文的六(9)班陈卓在“趣味自我介绍”中征服评委:“因为趣味演讲不能说你、我、他。我突发奇想,用了吾、汝、鄙人等词。估计我的幽默以及反应能力让评委选中了我。”四(2)班李沐函在“10秒秀自己”环节中,用无敌剪刀手、嘟嘟嘴二合一的表情萌化了评委,最后在双人背夹篮球运送赛中以超强平衡力彻底俘获评委老师的心。六(6)班赵园梦则以超强的反应能力,在“你比我猜”中完胜其他对手:“我看过电视节目,我最喜欢节目中的Baby,因为我跟她一样是个女汉子。智力体力双优,轻松入选!”经过趣味自我介绍、10秒秀自己、60秒背诵50字演讲稿、用长筷子运送乒乓球、拍气球、你比我猜、指压板运水、双人背运送篮球等一系列项目的角逐之后,濉溪县实验小学“4+2”(4男2女)模式的6人军团终于诞生。

智力和体力的较量,开战
    “低调低调,英雄驾到,不要掌声,只要尖叫。”随着口号声此起彼伏地响起,《奔跑吧,少年》正式开赛,现在有请濉溪县实验小学特约小记者五(10)班张卓、六(1)班仲羽心、五(8)班高博登场播报当天盛况。
    第一站 濉溪老城石板街
    胜利者 绿  队

    第一轮是报纸传送带,主要考验队员的动手能力与默契,哨声一响,两队就专心投入到制作报纸的过程中,小学生输给了初中生。接着,两队选手进入街道两边商店,回答了店家提出的关于石板街的相关知识后,拿到任务卡,开始第二项超级记忆王比拼,小学生反败为胜。第三轮是蚂蚁搬家,选手需用长筷子夹起玻璃球、黄豆、乒乓球等物到指定位置,县实小参加此环节的陈卓、丁翌(yì)展凭借着实力再次获胜。第一站胜利者,获得了两张任务卡与一张免找名牌。
    第二站 濉河公园
    胜利者 红  队

    第一关“扫雷游戏”,20个气球不规则摆放,每队一名队员蒙上眼睛,原地转5圈后,在其余队员的指挥下开始踩气球。县实小6位队员齐心协力,率先踩破本队10个气球,轻松夺冠。第二关“过河搭桥”,每组队员要先完成20个指压板跳绳,然后开始过河搭桥运水到指定位置。红队队员在团队协作上更胜一筹,夺得冠军。第三关“擂台比武”,每队要在短短5分钟内编一个节目在戏台上表演,由当地村民担任评委,谁获得的小红花数量最多即胜。城关中心学校的歌舞表演略胜实小的小品,获得任务卡一张,率先向最后一站奔去。县实小6位队员在惩罚环节中,完成了“穿越呼啦圈”挑战,并回答了主持人有关蒙村的提问之后,火速赶至最后一个比赛场地——村委会。
    第三站 蒙  村
    胜利者 红  队

    看过综艺节目的都知道,通常最后一关,都会出现最为紧张激烈的“撕名牌”大战。红绿双方队员斗智斗勇,互相提防,还要躲避“铃铛人”的攻击。初中生再次凭借体能上的优势,以及“兵不厌诈”(两队结盟对付铃铛人,却上演了无间道)的作战策略毫无悬念地一一将小学组队员的名牌撕下,最后连“铃铛人”也带伤落败,场外的家长和小记者们都看得惊心动魄。
    比赛结果是红队2∶1战胜了绿队,可大家的“奔跑”精神却是一样的。
    (摄影供图  黄鹤鸣  冯树风  邹  昱)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