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的故事 笔尖下的中国梦 老师不在的时候 放鱼记 春 雨
06版:作文大舞台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54期  总第20期  2015年04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54期  下一期
笔尖下的中国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庐江县城北小学六(2)班 孔 瑶 日期:2015-04-27

    爷爷是县里颇有名气的毛笔书法家,而在以前,活泼好动的我却不喜欢写毛笔字,将毛笔字与枯燥无味画上了等号。
    一次,我到北京游玩时,认识了一个外国的小女孩,她用生涩的中文问我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你知道中国的毛笔字吗?”我听了,自豪地说:“当然知道了,我爷爷就是一位毛笔书法家呢!”一听这话,小女孩眼睛顿时一亮,崇拜地问:“那你会写吗?”听了她的话,我一愣,随之脸红得像个大柿子。我虽知道毛笔字是中国文化,但我会写吗?如果连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精湛,那我还是一个称职的炎黄子孙吗?
    自那天起,我马不停蹄地找爷爷学写毛笔字。“嗯——横平竖直,腰挺起来,手拿好笔,要有个中国人写毛笔字的样儿!”在爷爷的念叨中,我仿佛将一幅古老的画卷徐徐打开。
    耐下性子,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毛笔字。它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样枯燥无味,反而能够淡泊心境,修身养性。在古色古香、静谧(mì)安详的书房里,伴随着一缕淡淡的纸墨清香,我带着一抹微笑,流着几串汗珠,认真地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娟秀的毛笔字,写完了一叠又一叠宣纸。窗外郁郁葱葱的大树,映照了写毛笔字的那个夏天。
    春去秋来,过了一年,我几乎每天都坚持写毛笔字。虽然豆大的汗珠浸湿了背后的发梢,写得发酸的手指上磨出了厚厚的茧。为了保持固定的写字姿势而将腰累得发酸,但是我骄傲,每每看到那字婉转飘逸,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的繁花,或如北风入关的深沉,或有横扫千军万马的气势,便心神荡漾:那一个个雄健有力的字,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美。
指导老师  夏远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