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园里的五千年 雪人成长记 帽子人生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74期  总第20期  2015年12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74期  下一期
文博园里的五千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小 米 戴 燕 日期:2015-12-25

 学生记者  太湖县新城第二小学 五(2)班  朱可欣  五(4)班  石函墨  六(1)班  詹  楠  侯诗俊  六(2)班  黄李韵  六(3)班  李  欣 聂  煜  六(4)班  陈婧娴

    我们常说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到底有多长呢?位于安庆市太湖县的文博园里,浓缩着华夏各个时期各个年代的历史人文景观,身在其中似乎让你一下子就游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如果你想知道的话,不妨听听太湖县新城第二小学的小记者们此番采访的收获吧!

百善孝为先
    跨入文博园的大门,看见右侧的石壁上刻满了大大小小、不同字体的“善”字, 杨导游告诉我们:“这是‘百善墙’,上面刻录了一百个‘善’字,寓意百善孝为先……”
    中华孝道园里有《二十四孝》“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这也是《二十四孝》中的首孝,讲的是晋代安庆有一叫王祥的人,他的继母十分苛刻,冬天硬要王祥抓鲤鱼给她吃,王祥解衣卧于冰上,想让冰融化,得以鲤鱼,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冰窖突然自破,并且从水里跳出几只鲤鱼。
    中华孝道园里,还有一个地方饱含深刻含义:孝道园的地是用汉白玉拼成的一个巨大的“孝”字,人行其上,寓意“尽孝之道”。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向这些古人学习,从小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父母的爱与付出。

烙铁画里的真功夫
    烙铁画又称烫画或火画,是利用电烙铁通过温控技巧以及熟练的绘画技艺,在木板材料上作画。它在木板上烫制而成,却层次分明。
    它没有鲜艳的色彩,却可以让人感受浓浓的诗意。杨导游带领小记者们来到一幅《映山水》作品前,说道:“这幅不到一平方米的作品,是烙画师傅整整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完成的,它采用先涂后刮法,最后在上面喷涂清漆,一般要喷涂二遍,使烫烙所形成的炭粒长期稳定在木材上,从而使烙画永不褪色。”
    在烙画的创作中,深了浅不了,错了改不了,所以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更要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小记者李欣的愿望就是:“让烙画技艺永远传承下去,让烙画在咱太湖发扬光大。”

文化瑰宝
    这里的根雕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民间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拥有王者风范的“雄狮”,张开血盆大口,颈脖鬃毛竖起,前脚铺地后脚直起,似乎正向我们扑来;代表着自由纯洁的“海鸥”盘旋在“清明上河图”的上空。
    “清明上河图”大型组雕,工匠们将其中一个个小人物的表情刻画得细微入目:有盘坐一起的闲侃聊客、有肩挑担子满街叫卖的小商贩、有站在船头手撑竹竿的船夫、有手牵手漫步街头的街坊邻居,各种场景都包罗其中。
    “就拿这樟木的‘清明上河图’来说,是五位师傅花四年时间,采用散点透视镂空雕的技法打造而成的,被视为镇馆之宝。”根雕馆负责人说,“我国根雕艺术博大精深,在园中打造根雕艺术馆,就是为了传承发展根雕文化、弘扬民间根雕艺术、拓展根雕艺术展示平台。”
    小米的话: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痕迹,它徜徉在文人雅士津津乐道的字里行间,在劳动人民风雨兼程的田间地头。大到一国之内,小到一家之间,象征着负隅顽抗的生命力,是激励我们走向辉煌人生的一种力量!
    指导老师  孙实新  马树华  陈丽华  张兰琴  石  荣 李彩萍  吴登安  张明雄
    (感谢安庆市文博园对本次采访的支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