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校园里的民俗园 沙包大战 一周快报 才艺展示我最棒
02版:飘扬的红领巾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75期  总第20期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75期  下一期
“藏”在校园里的民俗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雪峰 本报记者 小 J 段艳玲 日期:2015-12-25

“这大家伙只有一个轮子,怎么能用来运粮食?”“这长了三条腿的木车,就是用来播种的耩(jiǎnɡ)子呀?”……周五一到,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校园一角“飘”出了一连串的小问号。是什么让同学们好奇不已?“秘密”就藏在学校的民俗园里。
    虽是一个新办学校,但首府实验小学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一点都不落后。学校前前后后开设了15门美育课,立体种植园、草根小舞台等特殊“教室”也一一搭建起来,给同学们带来了学习大空间。
    为了上好“探秘民俗”这一课,学校还为同学们开辟了专属民俗园,将大家从来没见过的民俗物件搬到了园内。同学们足不出校园,便能与民俗文化来个“亲密接触”。走进民俗园,同学们除了欣赏民俗物件,还可以换上民俗服饰,大玩民俗“cosplay”!

热热闹闹的民俗课堂

登上古代战车,玩段情景剧

古代纺织机体验中

灶台配风箱,前辈们真有办法

辛勤劳作的“ 小农夫 ”

画外音:
    三(4)班  叶陈奇妙:听爸爸说,民俗园里的这些农具,爷爷和大伯以前都使用过。他还给我讲了爷爷和大伯劳动时的艰辛,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呀!
    三(4)班  邱  歌:灶台还有一个我们从来没见过的风箱。老师说,通过风箱来回推动,柴火可以充分地燃烧,这样可以节约不少的柴火呢,我们的老祖先真有办法!
    三(4)班  王  冠:在民俗课里,我们还学习了我国不同民族的服饰、歌曲、节日,还有风俗习惯等。原来,哈达是藏族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祝福;海南岛黎族最隆重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三月三……
指导老师  王同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