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大师吴笑梅 甜甜蜜蜜话辛劳 动物相册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76期  总第20期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76期  下一期
剪纸大师吴笑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小 米 李建庭 日期:2015-12-28

学生记者  歙县新安小学  张  奕  吴  悠 王妙璋  余婧雅  吴  畅  姚文蕾

怀揣未来的梦想,在每一个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里,才会笑得更加灿烂。

    皖南山间,古色古香。这里有位蕙质兰心的手工艺人,她用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张普普通通的纸,却能剪出徽州的粉墙、小桥、牌坊。即使你没来过徽州,在她的剪刀下也能感受到徽州的秀美、徽州的韵味、徽州的特色。这一期,我们的小记者们有幸采访了安徽省民间工艺(剪纸)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笑梅老师。
    吴笑梅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徽州人,在剪纸艺术创作过程中,她敢于大胆运用黑白对比色,表现古朴厚重的徽州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有志者事竟成,吴老师通过自身的勤奋刻苦和努力终于走在了剪纸艺术的殿堂前列,成为徽州工艺美术的一枝独秀。那么,对于大名鼎鼎却又不失亲和力的吴老师,小记者们会有哪些问题呢?
    小记者吴悠:“作为徽州剪纸非遗文化传承人,您对徽州剪纸这门艺术的理解是什么?”
    吴笑梅:“你们知道吗?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因为它的制作材料和工具都较为普通,制作方法方便简单,所以易于接受、老少皆宜。通过动手动脑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少年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增强。同学们学习剪纸不仅提高了艺术素养,还能受到美的熏陶。”
    小记者张奕:“请问吴老师,您对‘徽州剪纸非遗文化传承人’这个称呼作何理解?”
    吴笑梅:“作为徽州剪纸非遗文化传承人,最重要的当然是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能培养出许多像你们一样心灵手巧的非遗传承人,使剪纸这门艺术后继有人!”
    小记者余婧雅:“请问吴老师,您刚开始是怎样喜欢上剪纸的?”
    吴笑梅:“主要是因为家族传承的原因。我奶奶会剪纸,小时候我就喜欢黏着奶奶让她教我剪纸,后来越剪越漂亮,也就喜欢上了。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那些即将被人们遗忘的古老传统,并利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再去广而告之,使人们能够重视我们的民俗文化,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小记者王妙璋:“学剪纸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吴笑梅:“哈哈,困难总是有的,我也经历了很多。记得有一次,人家让我帮他剪一幅具有地域文化的作品,可是我却笨手笨脚地剪不好。于是我就开始学习作品的背景知识,充分了解后,再开始剪,才完成了这项任务。所以,一幅作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汗水,更多的包含着对于文化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发现它的美!”
    小记者姚文蕾:“那我们有没有可能超过您呢?”
    吴笑梅:“只要你们肯花时间去学,可能性就非常大,等到你们超过我时,我会非常高兴地剪上许多大红花送给你们,表示祝贺呢。”
    小记者吴悠:“那么,能说一说您是如何完成一幅作品的吗?”
    吴笑梅:“当然可以。有一次受人之托剪一张佛教题材的剪纸,但我又不了解佛教的背景文化,就去查资料,学习有关的佛教题材的知识,足足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才交出一张满意的剪纸。遇到不够了解的作品,就先查找资料,想方设法更准确完美地表现剪纸艺术,使作品更真实、生动、传神。”
    小记者吴畅:“您喜欢创作什么类型的作品呢?”
    吴笑梅:“对于具有挑战性的作品更有吸引力,喜欢尝试没有接触过的任务。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地域文化、历史、文学的体现,一幅作品中,还要包含自己的理解与含义,因为好的作品是有灵魂的。”
    小米的话: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爱而坚持。对于吴笑梅老师来说,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那些即将被人们遗忘的古老传统,并利用手中的剪刀和纸记录下来,使人们能够重视艺术文化的魅力,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