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向左、烦恼向右 李白的朋友圈
03版:成长巧克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86期  总第20期  2016年04月09日  星期六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86期  下一期
李白的朋友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晓娣 巧克力 日期:2016-04-10

通 讯 员  陶  丽  曹庭婷  王  敏
参与学校  定远县城北小学六(4)班

本期话题
    近日,浙江一小学语文老师徐明布置了一道“神作业”——模仿李白写“微信朋友圈版”古诗读后感,在家长圈被频繁转发。老师爱创新,学生也脑洞大开!
小伙伴们说:
    李小荷:这种作业新奇又独特,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微信朋友圈版诗意与时俱进,相比起来,平常的古诗读后感就显得太老套、太古板了。
    周海睿:这么有趣的作业,让我们脑洞大开,思绪如江水滚滚而来。这可比死记硬背强多了,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在玩中学,学中玩。
    刘晓雅:我们小学生喜欢一些流行的东西,徐明老师正好投其所好,让我们自己去爱上语文!爱上写读后感!
爸爸妈妈们说:
    李小荷的爸爸:我本身也是一名教师,但我不及徐明老师,他的作业既新颖又独特,让同学们模仿李白发朋友圈,使他们都对这项作业兴趣盎然,能积极踊跃地去完成,更让同学们思维开放,记忆深刻。
    周海睿的妈妈:这种对古代名人的“恶搞”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对名人有错误、不公正的看法。孩子们对诗词写作背景的不全面理解,也会导致他们消极的人生观和错误的价值观。
    刘晓雅的妈妈:这种学习的方式是很独特,也独具匠心,我挺支持的,但是我唯一担心的是,自控能力不好的孩子会不会沉迷其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