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参与学校:颍上县实验小学

古韵悠悠明清苑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原来这就是明清苑呀。”咦,说话的是何许人也?明清苑又是哪里呢?
不急不急,且听小米为大家细细道来。读诗的这位同学是来自于颍上县实验小学的邱佳屹,她刚看到的明清苑就坐落于自己的家乡颍上县。明清苑是皖北地区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珍贵案例,也被誉为“皖北第一苑”。
说到明清苑自然是离不开自成一派的徽派建筑啦,青色的砖、小片的黛瓦、马头墙、雕梁花窗、斗拱飞檐、砖石木雕,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古时候。
初见明清苑
进入明清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墙,上面分别刻着兰花、菊花、白菜。导游姚姐姐告诉大家:“这些东西代表了主人对清白、悠闲、美好生活的向往!”
跨过门栏,往里走,是一间古屋,低头向下看,惊喜随之而来。下面是一块儿方形的天井,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向上看,冬瓜梁上雕满了精美的花纹,齐门梁上一条条龙飞舞着、盘旋着,栩栩如生。步步高升梯寓意步步吉祥——像它的名字一样,步步高升!在房顶上,可以看见一只只蝙蝠,蝙蝠谐音“变福”,预示着主人一家幸福平安。
小记者李木子也跟大家分享起了她刚获得的小知识:“旁边有一张半边桌,主人外出的时候摆出来,让前来拜访的人知道主人不在家,当主人回来时,又会把另一半合在一起,古人真是太有意思了。”
走进“百孝堂”,你会看到中华民族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在时光流连中重温“二十四孝”的时代含义。在“福寿堂”你会看到每个房间都有一张雕花精美的古代木床,还有各种各样的古代日常用品和生活用具,让你了解大户人家的生活起居,治家文化;还有《朱子家训》的金玉良言让你驻足沉思……在“百佛堂”里,弥勒佛挺着大肚子,笑眯眯地欢迎你光临。
如果你有一份闲情逸致,不妨漫步到大戏台,用心品味颍上底蕴深厚的戏曲文化、民俗风情。有热闹喜庆的花鼓灯,有抑扬顿挫的四句推子,有韵味十足的淮河大鼓书,有一板一眼的颍上快板书……一句一腔、一唱一和、一招一式,拿捏精准,让你不知不觉陶醉在颍上悠远的文化海洋中。

匠心独运真功夫
皖北的明清苑较之传统的徽派建筑更有其富含特色的地方。随意找上一间房,房梁上精致的图案都会引人注目良久。这些图案千姿百态,有蝙蝠、竹节、狮子戏绣球、鳌等等。除去繁琐精湛的雕刻工艺,图案所代表的不同寓意,也诠释了古代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蝙蝠代表“变福”,台阶象征“步步高升梯”,鳌寓意“独占鳌头”,而狮子戏绣球则是喜庆的象征。
说到木雕,又怎能不说说石雕呢?石雕工艺是明清苑又一大特色。在房屋的墙壁上,雕刻着许多图案,如:送子送福图、百寿图。同木雕图案一样,这些图案也有着深厚的寓意。送子送福图上雕的是几只松鼠往一棵结满果实的葡萄树上爬。葡萄的寓意是“多子多福”,而松鼠寓意“送”,所以这幅图的含义就是:送来子孙和福气。

采访时间到
作为红领巾小记者的必备绝技之一,当然少不了小记者亲自去采访啦,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不知道,这一次,他们采访到了哪些内容呢?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小记者:许汪洋
采访对象:明清苑工作人员高阿姨
采访手记:高阿姨平常的主要工作是看管明清苑里面的物品。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但是她干得非常认真,也非常辛苦!不过,高阿姨表示她很热爱这份工作。
小记者:潘游
采访对象:导游姚双双姐姐
采访手记: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姚双双姐姐,我问她,做这样的工作不枯燥吗?她说:“我喜欢这里,这里是我的家,我也很喜欢历史文化,我不觉得这里的工作枯燥。”我想长大后,也能向姚姐姐学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能够向更多人宣传自己的家乡。
小记者:杨屹林
采访对象:环保局的许叔叔
采访手记:在问到许叔叔为何喜欢来这边的时候,许叔叔说,“我喜欢安静,这里人很少,很安静,比去那些人多嘈杂的大景点要舒服多了,平常休闲度假我经常来这里!”
小记者:李木子
采访对象:小米(嘿嘿嘿~)
采访手记:提问环节中我很紧张,问了小米姐姐,来到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最喜欢的又是哪一处院落。小米姐姐的回答是:“来到这里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这里的徽文化传承和‘礼’文化让我十分喜爱。我最喜欢的是四教堂,这里的家塾文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指导老师 王永攀 高士玲 冯 辉
小米的话:明清苑,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宅院,让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触摸到古城历史,就像淮河岸边一个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大家能带着一双美的眼睛去认识家乡,发现你未能了解到的家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