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们去哪儿 “丢三落四星人”的寻物指南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95期  总第20期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95期  下一期
“丢三落四星人”的寻物指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6-06-20

    早上起来,穿好衣服,走到门口,却突然发现不得不再一次面对那几道人生难题:
    我的书包放哪儿了,零食放哪儿了,玩具又上哪儿去了?明明记得昨天放在那里的,怎么一着急要的时候就不见了。
    老是丢三落四、记不起东西放在哪儿,难道小小年纪就记忆力衰退、要痴呆了?别担心,我们平时经历的这种“健忘”大多和疾病没啥关系,问题其实出在注意力上。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L·沙克特称:“健忘是注意力和记忆临界区域出现的故障。”这种故障可能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当我们启动记忆、对行为(比如我们把零食和玩具放在哪里了)进行编码的时候;二是当我们试图提取记忆信息的时候。
    当人类对记忆进行编码时,大脑中主管记忆的海马体会拍摄一张“照片”,并把它存储在一系列神经元之中。那些神经元可以随后由提示或线索而启动。想要让大脑拍下清晰的“照片”,自然需要对事物给予充分的关注。而我们的注意力又是有限的,不可能关照到发生在周围的所有大事小情。如果在放东西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对行为的编码过程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说,在回家放钥匙的时候,你想到了一件更吸引注意力的事情:啊,《喜羊羊》我看到第几集来着?由于注意力的转移,放钥匙这个行为并没有被你很好地编码储存到大脑中。也就是说,你大脑里可能只有海马体“拍摄”的一张模糊的“照片”,最后当你坐在沙发上开始追剧的时候,你可能就已经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里了。
    老找不到它们?其实是你没留意。
    找不着急得直跺脚,怎么办,不如试试“案件重演”。
    发现东西不见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立刻开始四处翻找,但无序的翻找效率很低,还容易让人越找越烦躁。这时候,不妨试试在脑海里来一次“案件重演”。
    提取记忆时的心态和最开始记忆的时候越相近,我们就越可能成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所以当你找钥匙的时候,可以先回忆一下自己放东西时的场景:那个时候你可能回到家刚刚进门,跟躺在沙发看电视的爸爸打了声招呼,然后你关上门,甩掉鞋子的同时顺手把钥匙放在了鞋柜上……你可以在脑海里像放电影般重现当时的情景,并尝试从这些细节中寻找线索。与此同时,如果你的情绪状态与“编码”(启动记忆或行为)时的状态相同,那么也会更有利于提取记忆。
    如何改变“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要想防止丢三落四,首先要保持注意力。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提高注意力,那就是在放东西的时候“用力思考”或者“大声说”。比如说,你可以大喊一声“我把零食放床上啦。”这听上去有点蠢,但是确实有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