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王乎 假如我是微风 令人感动的父爱 晨 光 让他三尺又何妨
06版:作文大舞台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95期  总第20期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95期  下一期
让他三尺又何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金寨县金江实验学校六(3)班 郑宇航 日期:2016-06-20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爱国主义书本,讲述了许多中华民族精神的励志故事,在这本书中,我重温了家喻户晓的《六尺巷》,它让我深有感触,难以忘怀。
    清朝康熙年间,当朝宰相张英在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相邻。后来张家要盖房子,吴家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作为通道,张家因自己地契上写明“至吴姓墙”而不同意。双方把官司打到县衙门,可县官也不敢轻易决断。于是,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张英。张英收到信后,认为邻居应该互相谦让,就在回信中写了四句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听了张英的话,就让出三尺空地。吴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这条巷子现在桐城市,成为中华民族谦逊礼让传统美德的见证。
    读了这篇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每次到舅舅家去玩,他家的姐姐总会拿出许多书给我看。姐姐也就比我大一岁,她还会很大方地把自己也很喜欢的玩具拿给我玩。但姐姐到我家玩的时候,我从来不愿意把自己心爱的书拿给她看,还像“母鸡护小鸡”一样守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姐姐稍稍动一下我的书和玩具,我就会大发雷霆。妈妈知道后,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孩子,你觉得这样做对吗?每个人都要学会谦让、宽容别人,难道你不记得六尺巷的故事了吗?心中有条‘六尺巷’,让人三尺又何妨呢?”妈妈的话在我的耳畔萦绕。我明白了:宽容是一种修养与理解,更是一种品格与境界。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人要具有一种宽容、平和、谦让的心态。“让他三尺又何妨”,让我们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友谊因宽容而更真诚,社会因宽容而更和谐……

指导老师  汪金陵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