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爷爷的皮影人生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100期  总第20期  2016年09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00期  下一期
马飞爷爷的皮影人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小 米 日期:2016-09-19

学生记者  杨佩弦  王英姿  周代茗  张子妍  黎志贤
本期参与学校  合肥市乐农新村小学

    提起皮影戏,同学们是不是觉得离我们很远了,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本周,小米和合肥市乐农新村的学生记者们一起来到了马飞爷爷的皮影传习所,观皮影戏、现场制作和表演。这堂生动有趣的体验课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小记者都了解到了哪些有趣的知识呢,不妨看一下他们的采访报道吧!


追梦人的皮影之路

     对于马飞爷爷来说,皮影戏是他一生的坚守。5岁开始,马飞已经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开始了皮影表演之路。可是表演皮影可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在背后摆弄皮影的艺人,要学习的东西可不少。既要唱、说、表演,还要制作、雕刻,任何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马飞也在严格的训练中练就了一身绝技。学好基本功,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马飞爷爷看来,是绝对的真理。1976年,只有11岁的马飞已经是皮影戏班里的一名正式演员了。幕布后面,各种声响以及惟妙惟肖的动作如翻跟头、打斗等,神形兼备,动作流畅,总是充满着令人探究的魅力!
    皮影戏也被称为“民间的电影活化石”,也是民间的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距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马飞爷爷是马派皮影的第四位传承人,也许同学们还不知道,马派皮影相传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曾经在黄淮流域是闻名遐迩呀!如今,马派皮影已经在马飞爷爷的创新和改良下,申报成为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到马派皮影的特别之处,除了一个个皮影的精雕细刻之外,表演的艺术也要堪称一绝。马派皮影保留了原生态的唱腔,采用了皖北方言和远古民调,再加上动作的辗转腾挪,每个环节都得烂熟于心,才是一场成功的皮影戏表演。

走进马飞爷爷的皮影小屋

   9月8日,本报学生记者也来到了位于女人街的马派皮影传习所,向马飞爷爷探讨了皮影的制作过程,观看了马飞爷爷的拿手曲目《镇压美猴王》。
    说到皮影的制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马派皮影第五代传承人马默轩告诉学生记者:“皮影戏里的皮影道具用的是牛皮或者驴皮,我们这边一年要用上好几张牛皮呢!”制作一张精美的皮影需要画稿、剪轮廓、上色、上油等十几道工序呢!五位小记者也在马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皮影制作的第一个步骤,画稿剪轮廓。学生记者杨佩弦的绘画技术特别好,直接受到了马飞爷爷的表扬。杨佩弦告诉小米:“我平常学画画,美术的功底比较好,不过制作皮影,从来都没想到呢!”
    小记者们此次参观访问可谓是收获颇多。在幕布后面,小记者们拿着皮影,给大家表演书本上的一则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刚接触皮影的时候,大家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在马默轩哥哥的带领下,很快领悟到了皮影表演的秘诀:动作要流畅,语言要有感情。于是,一场精彩的皮影戏就这样上演了。参与过程中,王英姿小记者兴奋极了,这是她第一次正式接触皮影:“没想到皮影戏与我想象的一点也不一样,全部都是手动控制的!”
    不过小记者们的表演和艺术家马飞爷爷表演的《镇压美猴王》之间的差距,可不止一点点了!演这幕剧可不容易,要一手持棍操控美猴王,一手模仿五行山向猴王压来。马飞爷爷的表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小记者们和小米都是张大嘴巴,连连叫好!马飞爷爷也告诉我们:“皮影的传承越发吃力,以前都是从小就开始练习,现在学习皮影的人越来越少,希望社会多多关注!”
    小米的话:马飞爷爷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手工艺人,也是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守着心中的理想。艺术的传承总要经历很多困难,但是希望坚定、乐观的马飞爷爷能够坚定地把皮影传承下去。同学们有兴趣的话,不妨也来马飞爷爷的皮影传习所看看吧,热情的马飞爷爷一定会带你分享属于他自己的皮影人生!

马飞爷爷展示他的皮影


 

小记者表演《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小鸭子

小记者在幕布后面表演

认真画稿涂色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