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肃,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单刀赴会
说起这位安徽老乡,就不得不提起大名鼎鼎的“单刀赴会”的故事。公元215年,孙权刘备两家因为荆州之争,在边界地区,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为了维持孙刘两家联盟,不让曹操从中使坏,破坏两家和气,鲁肃便主动邀请关羽到约定地点进行谈判。谈判前,鲁肃的部下担心对方会设下“鸿门宴”,不同意他冒险去见关羽。但是,鲁肃从大局出发,毅然决然地带着几个部将,佩挂单刀赴会。
在谈判桌上,鲁肃不顾危险,据理力争,“厉声呵之,辞色甚切”,驳得关羽面红耳赤,理屈词穷。鲁肃不但赢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还维护了孙权刘备联盟的团结局面,功不可没。
慧眼识英雄
鲁肃是孙权最器重的谋略家。在孙权谋略不当时,常常规劝他。
鲁肃的家乡在临淮东城,东吴大都督的名将周瑜,开始的时候也只在袁术手下担任小小的居巢长。周瑜听说鲁肃也是一个少见的人才,而且十分慷慨大度,便有心去结识他。一次,周瑜带着几百名士兵故意从鲁肃家门前经过,进去拜见鲁肃,说:“军中缺粮,不知鲁兄能否资助一些军粮?”鲁肃看到周瑜神采飘逸,也有心和他结交,便一口答应。他把周瑜带到自己家的米仓,说:“这里有两囷(qūn)米,每囷有三千石米,你随便取一囷好了!”
周瑜听了,当即命手下士兵车载船装,把三千石米运回居巢。周瑜对鲁肃的人品极为赞赏,攀谈之下,见鲁肃学识渊博,文武双全,不由十分高兴,便和他结成莫逆之交。
不久,袁术也听到了鲁肃的名声,任命他为东城的长官。但鲁肃认为袁术不过是一世枭雄,成不了大事业,便带着自己一百多部属来到居巢投奔周瑜,接着又随周瑜一起到东吴归顺了孙策。孙策死后,周瑜和鲁肃成为孙权的得力助手,在建立孙吴政权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