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风向标
校园里的“温暖天使”
□通 讯 员 杨小龙
本报记者 小 J

戴上帽子笑开怀
近日,“2016合肥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新鲜出炉!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郑雨竹同学作为年龄最小的一员,荣获了这一殊荣。

郑雨竹(左五)参加颁奖仪式
十岁生日的愿望
2016年2月18日是郑雨竹10岁生日,她的愿望是:这个寒冬,把温暖送给更多的人。在父母的帮助下,郑雨竹通过学校、慈善机构、报社、当地政府、大学等多家机构向贫困儿童一共捐赠了冬帽7550顶。长丰县陶楼乡的658名农村小学生,每个人都领到了一顶爱心帽子,暖暖地戴上了;安徽省儿童医院血液科、安徽省肿瘤医院儿童血液科、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的白血病小患儿们,在大雪到来前也领到了郑雨竹捐赠的冬帽。
从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到偏远的乡村小学,甚至在千里之外的宁夏,一顶又一顶爱心帽子犹如雪中送炭,在公益人士的帮助下,陆续送达孩子们的手中。郑雨竹说:“希望这些帽子能给需要的人带去温暖,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良好家风种下“善良种子”
郑雨竹的家庭祖辈是军人出生,自郑雨竹出世以来,父母就注重培养她善良热心的品质,她也在家人的教育下成为了一名善良、热心的孩子。早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时,郑雨竹就进行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捐款。当时她还是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这件事虽小却也在她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感恩教育深入心灵
郑雨竹的班主任闻晓燕老师,是一位非常亲和有爱的老师,她常常和别的老师说:“教育要‘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我们应该感谢学生,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故事;有了他们,我们的生命才丰满。”
郑雨竹所在的四(6)班每年都会组织爱心活动:植树节,闻老师领着大家在校园里亲手种下一棵棵小树苗,并成立领养小组;雷锋月,全班同学走进合肥“爱之家”,关注多动症、自闭症儿童,捐献书籍及生活用品……
不仅是郑雨竹,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很有爱心。比如方琪翰同学,别看他平时在班级里活蹦乱跳,私底下也是一名“爱心天使”呢!郑雨竹和同学们的善举,带动了更多热心人士加入了捐赠的行列,让善心得以传承,爱心得以传播。
我们拥有正能量
□本报记者 黄 娟 小 J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为几代人所熟悉。芜湖市的三名学生是这么唱的,也是这么做的。不过,她们捡到的可不是一分钱,而是几千元现金。

胡悦祺和张永惠把钱归还失主
“老师总是说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没想到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小‘雷锋’啊。”同学们称赞的“小雷锋”名叫张楚汐,是芜湖市环城西路小学四(2)班的学生。3月14日,张楚汐和平时一样,坐着妈妈的电动自行车去上学,经过新时代商业街时,张楚汐突然发现路边有一个深棕色格子花纹男士钱包。捡起钱包,母女俩原地等了一会儿,没有失主前来找寻。由于上课时间迫近,张楚汐只能先去上学,让妈妈再想办法寻找失主。张妈妈当即赶到弋江桥街道南街社区,在社工、片警等共同见证下,清点出近4300元现金、一部手机、一张身份证及若干银行卡、购物卡等钱物。通过公安机关的帮助,大家初步确定了失主信息。张楚汐说:“那天我的心情非常高兴,因为钱包找到了它的主人。”
同样拾金不昧的还有芜湖市镜湖小学的胡悦祺和张永惠同学。4月1日,胡悦祺和张永惠一起放学回家,突然发现地面上有一沓百元大钞,捡起来仔细一看竟有1000元。她们觉得丢钱的人肯定很着急,就又回到学校,交给了老师。老师知道此事后,带着两位学生来到现场寻找失主,并将丢失的现金归还给对方。失主张先生在钱款失而复得后非常感激:“当时丢了钱,感到很懊恼,没有想到给小学生拾到,并归还给我。很感激胡悦祺和张永惠两位同学,她们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让我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