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你要代表学校,参加世界级机器人比赛,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新奇、紧张或是不安?如果你在大战中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呢?自豪、激动、兴奋或者喜极而泣?
前不久,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全球教育机器人顶级赛事——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2017赛季世界锦标赛上,合肥市翡翠学校8名学生的心情,就如同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他们在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来看看他们参加机器人大战的经历吧!
百变机器人

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Wold Educational Robot Contest),由世界教育机器人学会发起并主办,是一项面向全世界4~18岁青少年的教育机器人比赛,旨在“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创兴意识”。2017赛季世界锦标赛的主题是“工业时代”,它要求参赛选手们,通过积木搭建和编程设计,让这些机器人,化身工业革命时期的矿工、建筑师、工人,完成一系列的模拟任务。百变机器人,够酷!不过这里面的门道也很多哦!
同学们需要在了解机器人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任务需求来编写程序。一个目标的实现,通常有若干的方案,同学们通过不断摸索,逐渐领悟,寻找最佳方案。
为了完成比赛任务,同学们需要把机器人小车搭建出来。大家协作分配任务,比如安装灯泡的结构、修复桥梁的结构、获取能量块的结构等等。在机器人小车搭建拼装过程中,需要物理、数学、计算机编程、结构设计等学科知识交叉应用,这些步骤的训练能提高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上阵兄弟兵
六年级的贾子言和赵子安,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在这次比赛中,两兄弟齐上阵,通力协作拿下一等奖。参赛前,贾子言的心里是既紧张又期待。到了赛场上,两兄弟又兴奋起来,要和上万名参赛学生PK呢!整个赛区,各种语言的交谈、讨论、争执声不绝于耳,非常吵闹。但是这吵闹声,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厌烦,而是让他们热血沸腾起来。
比赛气氛紧张且热烈,经过5个小时的调试,比赛开始了!每一位选手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跑道,贾子言看着他和弟弟一起拼搭、编程和调试的机器人,标准地完成了所有设定动作,稳稳地停在规定位置,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第一天的比赛顺利完成,“耶!”“太棒了!”他们都开心地叫起来!
晚饭后,兄弟俩舍不得睡觉,在房间里铺好跑道、打开电脑,又研究并演练起“战术”,哪里要转弯,哪里要减速,哪里要掉头……通过精细计算和不断尝试,他们的信心也越来越强。由于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第二天的比赛中,他们同样发挥出色。在附加赛上,兄弟俩凭借着机器人的“独龙钻”,一路闯进决赛……
突发意外:机器人失控了
和前两位同学的一路畅通相比,唐硕雯同学的参赛过程,则出现了些许波折。一直以来,唐硕雯和同学们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机器人的设计、拼装和编程等工作。不曾想比赛第一天,主办方采用了新的规则,将指导老师全部支开,留下参赛学生单独完成比赛。离开了老师,唐硕雯像没有了主心骨一般,但是他和队友们没有慌乱,渐渐地冷静下来,最终顺利完成比赛。可在第二天,还是出现了意外。
他们设计的程序存在问题,机器人小车失控,在展台上横冲乱撞。唐硕雯和队友都急得团团转,看着小车子上的一些零件被撞得到处乱飞,却束手无策。“难道我的第一次WER之旅,就要这样结束了吗?”当时,唐硕雯在心中这样问自己,“不,我不服输!难得参加这样的大赛,不能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唐硕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仔细地寻找程序中存在的错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仔细排查,他们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最后解决了问题,并完美地完成了比赛。
背后有高人
同学们表现优异,自然离不开高人的指导,那这位高人是谁呢?没错,正是经开区优秀教师、翡翠机器人社团的主要指导老师邓世均。邓老师介绍道,学校社团成立于2017年10月,当时只有8位成员,现在增长到几十人了。这是学校第一年报名参赛,准备仓促,赛前的集训时间不足2个月。
在平时的教学中,邓老师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究,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同学们不断尝试,反复练习,常常练习到很晚。邓老师经常“劝说”同学们,要早点回去休息,但同学们对机器人兴趣盎然,每次都是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
有了老师的指导,有兴趣的驱动,再加上刻苦练习,反复尝试,难怪合肥市翡翠学校的同学们,在这场机器人大战中,能取得好成绩!
赛场上有很多外国选手

比赛现场,小选手们在调试机器人

等待多日后,同学们拿到了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