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时代共成长
01版: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165期  总第20期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65期  下一期
我与时代共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8-09-10

夏桂林在团十八大开幕式上献词。

“我的家乡,在小小山村,这些年乡村振兴,冉冉向上。村里的土路,修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我们家也从土房子搬进了漂亮的楼房;学校的教室也更加结实、宽敞、明亮。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乡亲们说,这是新时代幸福的模样。”不久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我省金寨县沙河乡祝畈村12岁的夏桂林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向团十八大献词。她用清澈、响亮的声音,讲述了大别山区在乡村振兴中的蜕变,描绘了新时代乡亲们眼中幸福的模样。看到这,有学生不禁问道:能站在人民大会堂里发言,这位同学是不是有什么特别之处?想知道?来看看她的成长故事吧……

“生活艰辛,我不怕不怕”
2006年,夏桂林出生在革命老区大别山,自小跟着爷爷奶奶,过着留守的生活。她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只有过年才回来。她的母亲更是在她出生七个月之后就不辞而别,所以对于母亲,夏桂林只有想象,却没有印象。“到现在,桂林睡觉的时候都喜欢拉着我的手,不然她睡不安稳。”夏桂林的奶奶说。奶奶身体不好,需要长期服药。她的爷爷今年已经七十岁了,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农活。
生活的艰苦,让夏桂林变得坚强。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学做家务,生火做饭、洗衣喂猪都不在话下。到了周末,她还和奶奶一起上山采药,补贴家用。家中两间简陋的砖瓦房,金寨县沙河中心小学垒峰教学点的两位老师和18位学生,都陪伴了她的成长。
特殊的家庭情况,并没有让夏桂林长成一个性格乖张、孤僻敏感的孩子,相反,她的性格乐观又活泼,开朗又大方。值得一提的是,夏桂林曾参与录制纪录片《城市梦想之留守大山的孩子》。在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谈及《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成效时,还曾专门介绍了她和教学点老师、同学们的故事。

心怀感恩分享快乐
夏桂林所在的学校位置偏僻,有两间教室,四个教学班,分为学前班、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的年龄跨度从5岁到12岁。夏桂林是学校里高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除了和她同年级的同学之外,课堂上还有低年级的同学一边自习、一边等待老师上课。“因为条件有限,只能两个班一起上课。”夏桂林的老师丁保花说道。
在学校里,她和同学们的关系都非常好。当她的家庭情况被社会各界广泛了解之后,夏桂林收到了很多关心和帮助。在今年3月份,安徽省少工委的工作人员探望夏桂林一家,并送来了学习用品和慰问金。对于这些爱心物资,夏桂林从来不会独享,而是分享给自己的同学们。
这一次,在去往北京的途中,她没有玩得乐不思蜀,总想着要买一些礼物带给老师和同学们,而这买礼物的钱,是她自己上山挖草药攒下的零花钱。“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了感恩社会,感恩每一位关心我、帮助我的好心人。等我有了能力,我也要像这些叔叔阿姨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关心和爱护的孩子!”这是夏桂林的愿望。

在磨砺中奋勇前行
从金寨县沙河乡祝畈村到北京的距离,是1100多公里。为了跨越这个距离,夏桂林需要走一小段山路,换乘大巴车,再转乘高铁。然而从一个原本性格内向、阅读能力一般的村小教学点的学生,到自信出彩地站在人民大会堂献词,她则经历了半个多月的磨砺。
由于之前在村小缺乏类似的阅读训练,夏桂林背起献词来明显比同龄人吃力。为了不在献词时给其他少先队员拖后腿,夏桂林很是努力。“她只要有空就会读词背词,有时甚至一边洗澡一边背,夜里几次还听到她在睡梦中念关键词。”省少工委工作人员王胜男说道。王胜男还在省少工委的协调安排下,多次陪着夏桂林四处“取经”,广泛阅读,训练形体。
“我没有忘词,我表现得很好。”当天献词完毕,夏桂林退场见到王胜男时,将同一句话重复说了四遍。“献词的时候,我满脑子都在记词,没来得及仔细看看习爷爷。不过最后敬礼的时候,我偷偷瞄了一眼。”说着,夏桂林的脸蛋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小诗曾因被贵州山区的孩子和老师吟唱,而更富深情。时代在进步,和夏桂林一样的少先队员们也在不断成长着,这是新时代幸福的模样!
     (周  迪  庄  园)  


夏桂林(图中)展现新时代好队员的风采。

夏桂林的奶奶。

夏桂林所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