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小补丁
古人如何计时
新的一年开始了!在庆祝新年的同时,你或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古代,没有钟表,古人是如何观察、了解时间的呢?他们所应用的计时工具又有哪些呢?今天就和小米姐姐去一探究竟吧!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在最早的时候,人们以日出、日落作为作息的标准,也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当于把一天分为两部分。但遇到阴雨天,则早上公鸡的鸣叫声便成了准确的计时器了。

打更计时
白天,人们可以通过太阳这个天然的计时器了解时间,但到了晚上,便产生了一个专门计时的职业——更夫。更夫通过敲梆子或敲锣的次数,来提醒人们当前是几更天了,也就是几点了。但更夫又是如何知道当前时间的呢?原来,更夫可以通过燃香计时,也有更厉害的通过观察星象或天象来知道当前的时间。

刻漏计时
刻漏也称漏刻,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简单地说,水从上端的漏壶孔流出,流入下端的壶内,该壶内的浮箭就会随水面的上升而上升,这样通过观察浮箭上的刻度就能知道当前的时间了。为了得到均匀水流可设置多级漏壶,这样就不会因为一个漏壶内的水量多少而影响水流的快慢了,从而达到更为精准的计时。

日晷计时
日指太阳,晷是影子,日晷,就是通过观测太阳的影子来定时间的仪器。日晷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晷面上面有时间刻度。白天,晷针在晷面上会有投影,再读出投影上所对应的刻度就知道当前的时间。
到了西汉时期,人们把一天细分为十二个时段,即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一时期,中国已经开始使用日晷作为计时工具了。
到了1270年,在意大利、德国等地,人们参考日晷发明了早期的机械钟,可以说日晷是现代的时钟、手表的鼻祖。

除此之外,古人还通过沙漏、水漏及烧绳等方式计时,烧绳计时是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所以,即使在没有钟表的古代,古人照样可以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来计时。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