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总动员
可口可乐工厂行
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到吗?在全球,可口可乐系列饮料一天可以卖出20亿瓶,可口可乐单一这个口味就可以卖出19亿+杯!那么,世界上第一瓶可乐是怎么来的呢?可口可乐究竟有着什么魔力?带着疑问与探索,3月14日,来自本报的20余名学生记者代表走进合肥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通过参观学习及观看相关纪录片,一探这款“超级饮料”不为人知的“秘密”。、
□主办单位 安徽青年报社
参与学校 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教育集团
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合肥市大店小学
刘 婉 张 辉
学生记者 方跃铭 江婉箐 周中钰
吴语诺 罗梦之 汪梦萱等
1.初探博物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记者们首先来到了可口可乐博物馆。博物馆历史长廊里,文化墙通过别出心裁的设计,描绘了可口可乐的百年传奇历史,陈列了各阶段可口可乐的产品与纪念品,展示着可口可乐历史上诸多有意义的瞬间。
“可口可乐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呢?”学生记者曹语晨充满好奇。“可口可乐是由一名叫彭伯顿的药剂师,在1886年一次调试医学专用剂过程中偶然发现的。”活动现场,经过讲解员的介绍,大家了解了可口可乐从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诞生到畅销全球的发展历程。学生记者们边走边听,各式各样别致的周边产品映入眼帘,大家纷纷合照留影。
“想不到我平时爱喝的可口可乐,竟有这么久远的历史!”学生记者张辰瑜感叹道。“通过参观,我记住了可口可乐的英文名称Coca-Cola,特别有音律感,而且我还看到了创始人的画像、吉祥物、复古海报,还有各种各样的可乐瓶,特别精致,喜欢极了。”学生记者余悦陶醉在博物馆的世界,意犹未尽。
2.解密生产线
参观完博物馆,学生记者们跟随工作人员走进生产车间,透过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正在运转的大型机器,可口可乐在全自动化的装置下冲瓶、灌装、加盖、传送,成百上千瓶可乐都在井然有序地生产中。亲眼见证了一瓶“快乐水”的诞生,引起大家阵阵惊呼。
“可口可乐目前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智能化的生产技术和高速运转的设备。我们两个厂区加上一条在建的生产线,总共10条,总的年产量可以高达70万吨。”听完了讲解员的介绍,一旁的学生记者张以沫忍不住发出“哇”的一声赞叹,另一名学生记者朱晨安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些先进强大的设备、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我深深感受到科技带来的震撼!”
3.观影学知识
随后,在博物馆放映厅里,学生记者们观看了可口可乐趣味短片,更直观地了解了可口可乐的“前世今生”。“可口可乐是哪一年诞生的?它的创始人是谁?诞生的第一年卖出了多少瓶?”……有奖问答环节,讲解员向学生记者们抛出问题并做启发式引导,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加深参观学习的内容,让其学有所获。
“今天我们喝的可口可乐,也许就是这个月刚灌装的,但这罐可乐,也跨越了整整138年时光。它是汽水,也是陈酿。”活动结束,学生记者苏晏安看着手里的可口可乐,意味深长,举起来递到嘴边喝了满满一大口。
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校长 张海霞:本次生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全面地了解了小小一瓶可乐的发展故事以及自动化、机械化的生产工序,也切身感受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强盛之基。
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副书记、校长 薛文银:学校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孩子开辟多元学习平台,此次就是让孩子们走出校门,通过观看,体验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平时喝的可乐生产过程,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合肥市大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陈 慧:伴随春天的脚步,孩子们参与太古可口可乐博物馆主题采风活动,是一次体验社会实践的奇妙之旅,也让他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更加热爱生活、关心城市发展,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参观文化长廊
趣味问答

认真聆听

观看可口可乐工厂模型

观看可口可乐周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