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考“驾照”吗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370期  总第20期  2024年12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0期  下一期
古人也考“驾照”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4-11-29

古人也考“驾照”吗
同学们,古代没有汽车,会发生交通事故吗?答案是肯定的。古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或者马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便是人仰马翻。其实,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驾照”,但古人对于骑马、驾车的技能要求同样严格。那么,古人究竟是如何考核驾驶技术的呢?他们是否有类似于现代“驾照”的凭证呢?今天就跟随小米姐姐一起来探寻古人交通安全的奥秘吧!

 

古人为什么要考“驾照”
在古代,交通工具主要是马车,前端驾驶马车的人称为“御”,也叫“驭”。后接车舆(车箱),由辕、衡、舆、轮、篷盖等组成,或载人,或运货,马蹄轻快,行动迅速。


九龙驹车


铜马车驭手


而用于战斗之中的战车,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

战车

想想看,这样的车子,马的前进后退都要靠“司机”一个人掌控,变换方向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根本没法操控马车。所以,古人驾车肯定也是要考“驾照”的。

铜车马武士俑行列(部分)

 

古人驾考有多难
《六艺纲目》中曾记载:“六艺之学,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其中“御”这一项所说的就是驾车技能。“五御”说的是考核驾车技术的五项标准,也就相当于古代版的“考驾照”,考核内容分别是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qú)、逐禽左。

1.鸣和鸾
“和”“鸾”是指马车上的铃铛,要求驾驶员在驾车的时候,让这两个铃铛发出的节奏要协调,声音一致,不能杂乱,要稳稳前行。这个项目就有点类似于现在司机对离合、油门、档位的控制。

2.逐水曲
顾名思义,就是沿着弯曲的河水驾车。这要求驾驶者牢牢地控制住马车,在任何地面情况下都对马车有极强的驾驭能力,行驶途中车轮不能陷入或者倾斜至水渠,感觉有点儿像我们现在的“S”弯行驶。


3.过君表
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倒车入库,不过要难上不少。在这个科目的考试中,需要马车过门时,车头和两边石墩的距离保持5寸(约16厘米)左右。这个项目是考验驾驶者的预判能力。

4.舞交衢
这个名称听上去就有点复杂,相信你也应该猜到了这对应的是什么。没错,舞交衢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科目三——路考。这个项目要求驾驶员驾驶着马车,在交错的十字路口行驶。当然,考试的地方也会安排多辆马车,完全模拟现实路况。


5.逐禽左
我们现在路考结束,再加一个理论考试,驾照即可到手,而古代最后一个科目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古代人们狩猎或者打仗的时候,都是左手拿弓,右手射箭。这个科目要求驾驶员在驾驶马车的途中,要把猎物或者敌人逼到车子的左面,方便弓箭手进行射击。在驾驶途中能进行驱赶已经很难了,还只能在左边,真的是难上加难。

 

古代的交通法规
战国
据《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三门是王城外的三个门,车辆要从中间的门行驶。
秦朝
《除吏律》中明令规定,如果御人四次驾考没有合格,就会失去考试资格,并且还要罚服四年徭役。
唐朝
《唐律》规定,任何人不得无故在街道中快速驾车,违者将要接受荆条鞭打的处罚;造成人员伤亡还要交罚款。
宋朝
大理寺正(古代官职名)上书要求将唐代颁布的专门管理交通事务的文书《仪制令》中的“四避诀(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在两京诸州要道处刻榜,公布给众人。


(综合整理于网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