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逐梦共成长 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创新实践
02版:魅力少先队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395期  总第20期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5期  下一期
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创新实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5-10-13

日前,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发布表彰决定,全国590个集体荣获2025年“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其中安徽省20个集体入选。这一殊荣不仅是学校长期深耕少先队工作的有力见证,更是本省教育系统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写照。本期报纸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其中四个优秀少先队集体的风采。

淮南市泥河中心学校少先队雏鹰中队:
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创新实践
□胡人杰
在淮南市潘集区,有一所备受瞩目的农村示范学校——泥河中心学校。自2017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后,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在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少先队工作,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模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红领巾”的深刻内涵,为农村少先队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暖童心:中国鼓敲响自信乐章
面对留守儿童占比高的现状,学校大队部将丰富留守儿童情感需求与自信培养放在首位。大队辅导员姚翔老师创新推出“中国鼓”特色活动课程,带领留守儿童中的少先队员编排鼓乐,积极参加校内外展演活动。在激昂的鼓点中,曾经不敢抬头的孩子逐渐挺直腰杆,孤僻的队员收获了友谊。
传红魂:沉浸式红色教育润心田
红色基因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钙片”,泥河中心学校将红色教育从“说教”变为“实践”。学校与大通万人坑纪念馆、上窑新四军纪念林建立“常态化研学机制”。通过擦拭烈士墓碑、讲述英雄故事、培训“红领巾讲解员”传递革命精神,将红色基因深深植根于队员心中。
重实践:志愿服务助力成长
学校秉持“少先队工作要贴合乡村实际”的理念,打造了“五育融合+志愿服务”体系。构建“敬老爱老”品牌项目,组织少先队员每周五到敬老院开展“爱心陪伴日”,惠及30余位老人。2023年开设“老年数字课堂”,帮助老人掌握视频通话等技能。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学校建立了“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定期走进社区清理垃圾,改善乡村环境;建设“红领巾广播站”,让队员担任主播,宣传文明城市创建与防溺水知识,为乡村文明建设贡献少先队的力量。

殷切寄语 向未来
淮南市泥河中心学校校长  代昆仑:学校少先队荣获2020年度“安徽省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雏鹰中队更是斩获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和2025年“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希望队员们珍惜红领巾的荣誉,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努力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好少年。
大队辅导员姚  翔:在少先队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是主角。让我们继续用鼓声传递力量,用行动诠释责任,让红领巾更加鲜艳夺目。

队员心声
五(2)班李雅丽(中国鼓队队长):中国鼓让我找到了自信和勇气。现在我不再孤单,因为我有鼓声相伴,有队友相随。我会继续努力,敲出更精彩的人生乐章。
六(1)班李茉冉(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员):在广播站的经历让我学会了用声音传递正能量。每次播报文明创建或防溺水知识时,我都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在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色实践活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