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东方芭蕾 “纸”尖上的灵动 精彩社团魅力展现
05版:颍上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128期  总第20期  2017年06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28期  下一期
校园里的东方芭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7-06-05

校园里的东方芭蕾
    “转身转身,把岔伞举高点……”你能猜到这是在做什么吗?原来啊,这是颍上县慎城镇第二小学的花鼓灯社团正在排练节目。说起花鼓灯,那可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周恩来爷爷观看后赞叹不已,称为“东方芭蕾”呢!
    颍上县慎城镇二小的花鼓灯节目有着很多年的历史了,从上世纪90年代的提出到现今的花鼓灯社团的建立,一直深受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花鼓灯社团初具规模。社团负责人王俊玲老师说:“目前该社团有一百多人,学校组织专家、老师编写专业教材,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形式,课外辅导会有颍上县优秀的花鼓灯专家前来为学生指导。”

 


    花鼓灯音乐欢快,舞姿优美,但舞蹈律动感强、队形变换复杂,所以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更加细心、用心、专心。来自三年级(10)班的李博然同学告诉我们,刚开始接触花鼓灯的时候,还是感觉很难的,因为要记住很多的动作,还要和集体里的其他小伙伴配合好,不能有任何差错,不然,整个队伍就乱套了。另外,由于自己年龄小,花鼓灯的岔伞对于自己来说还是很重的,有时候举得胳膊特别酸。但最后一想到通过自己的参与可以让人们欣赏家乡花鼓灯的美,还是坚持下来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老师的指导和学生们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下,花鼓灯社团在颍上县、阜阳市、合肥市等各大省市大赛上屡获佳绩。在颍上县管仲文化节开幕式上,阜阳市留守未成年人才艺展演等活动中都留下了他们精彩的表演,慎城镇二小也被授予“安徽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正是慎城镇二小花鼓灯社团的坚持与努力,才让学生更深刻领会家乡之美、祖国之美,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