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科学放大镜 浪费食物也能影响气候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杜绝浪费,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资源。可是,你知道浪费粮食会影响气候吗?没错,的确是气候。 最近,铺张浪费抬头,“光盘行动”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有没有想过,“光盘”可不只是节约粮食的问题——每天吃掉的饭菜,也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呢!剩一条面包就等于开了3公里的车排放的废气。 剩菜剩饭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吗? 在上百万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类逐步学会利用地球上的资源生产包括食物在内的各种产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变得愈加复杂多样。但任何一种产品,都需要经过原材料采集——产品制造——产品使用——使用后处理的完整过程。就像这个产品拥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样,经历着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 大约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跟踪、分析、评价某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自此之后,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加强,可持续发展思想不断普及,全球范围展开大量相似的研究,广受社会各方的关注。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生产一条800克的面包,会向环境中排放0.589千克等量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这相当于一辆家用汽车行驶3公里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想要生产面包,就要占用资源种植小麦。 在面包的“一生”中,小麦生产是向全球增温贡献最多的阶段,也是水体富营养化、人体毒性等其他环境影响的主要来源。在小麦生产的过程中,化学肥料的施用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环节。化肥使用造成的各类环境影响,甚至超过了面粉制作和面包烘焙过程对环境影响的总和。 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许了解了生命周期评价,也还是无法判断吃什么样的面包才能减轻环境污染。但是,珍惜食物,节约用餐,避免因为浪费给环境造成额外的负担,就是力所能及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从不浪费食物开始。 (文章摘自果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