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梦想有翅膀
——记团阜阳市委“梦想学院”活动
□薛 沛 代 萍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孩子。很近,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年龄相仿,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很远,是因为他们生活在贫困偏远的农村,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没去过市区,他们没有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他们不会弹琴、跳舞、手工……
而现在,他们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写出了漂亮的规范字、画起了栩栩如生的画、舞进了城市的大舞台……是什么给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让他们蜕变成美丽的精灵呢?
因爱筑梦
是“梦想学院”带给了孩子梦想实现的可能,为了让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农村孩子拥有多彩的生活,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2016年6月,团阜阳市委牵头发起了“梦想学院”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面向社会招募各种专业机构、志愿组织,联系专业教育定期前往贫困偏远乡村给孩子们开展免费的音乐、体育、舞蹈、手工、国学等各种素质拓展课程。同时,免费为农村教师和支教志愿者开展培训,提高农村艺术教育水平。这项因爱发起的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去了钢琴、架子鼓、绘画板等学习工具以及优秀的教师资源,更带给孩子们的是自信,是对另一个世界的发现,是对艺术和美的体验,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期待。
“老师,选我”
“老师,我要报名!”“老师,选我!”一个个奋力举起的小手、一双双大大的眼睛是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和对老师的喜爱。“孩子们会喜欢我们是有预期的,但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孩子抢着报名”。志愿者张燕老师说。农村孩子从电视、网络上接触到唱歌、跳舞、绘画这些美好的东西,却受限于经济条件,或是距离原因,他们几乎没有可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想学哪个兴趣班直接报名就去参加。所以,对于这种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分外珍惜。
舞蹈教室的马冰莹老师告诉我们:“孩子们从来不迟到,而且每次上课之前,他们都比我们到得更早,提前整理好桌椅,打扫好教室,把场地空出来。” 这群可爱的孩子带着渴望甚至虔诚的敬意对待每一次的练习。没有场地,他们就在桌椅简单堆叠起来的食堂里练习;没有器材,他们就在田地里压腿,在废弃硬纸板上做仰卧起坐;没有练功服,没关系,破旧宽松的衣服依旧能舞出动人的身姿。“一般每次上课两到三个小时,下课以后孩子们还不愿意回去,这让我们特别感动。”马冰莹老师说,“下次来上课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进步,原来他们回家了还在不停地练习。”

梦想蜕变
2017年8月,在阜阳义工10周年的舞台上,来自阜南王家坝和颍泉于方庄“梦想学院”舞蹈教室的孩子们为观众展示了她们的优美舞姿。她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伴随着音乐的节拍,她们像一个个精灵一样,灵动活泼。这是她们辛勤汗水的成果,也是“梦想学院”开展400天的奇迹。这场表演证明:她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天赋,有梦想,一样渴望舞蹈,一样能够成为美的化身。

爱心的辐射是巨大的。截至2017年7月底,“梦想学院”活动覆盖了全市所有8个县(市、区)和开发区,共组织35家机构为59所农村学校提供了价值35万余元的音乐、舞蹈、美术、国学、书法、围棋、体育等共计3546个课时的教育,服务236435人次。“梦想学院”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爱的力量。未来,为了孩子,为了梦想,为了责任,为了爱,“梦想学院”依旧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