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STEM”教育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144期  总第20期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44期  下一期
不一样的“STEM”教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方 芳 日期:2017-12-12

近些年,在教育界,STEM这个词的出现频率很高。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它鼓励学生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STEM教育最早兴起在美国,之后风靡全球。国内很多学校也在思考探索着,如何将STEM教育引入中小学科学课堂。为了推进区域STEM课程研究进程,建设有特色的STEM教育体系,11月底,包河区多所中小学的校长、老师齐聚一堂,就各校开展的STEM课程特色进行介绍。到底有哪些特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合肥市徽州小学
融合打造“汽车王国”


徽小学生和他们的汽车模型

汽车是近代工业文明的象征,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行为、思维,是文化的载体。徽州小学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出富有特色的汽车课程。通过汽车与生活、汽车与环保、汽车模型组装、汽车科技探究、汽车设计、车模比赛等学习单元,培养学生动手、合作、表达、审美、探究、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学校注重多课程融合。比如,结合阅读课程,开辟“汽车阅读角”,利用读书节等形式,丰富阅读活动,让学生们走进汽车王国。学校开设人文篇、制造篇、驾控篇、喷绘篇、设计篇等系列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制造过程,增强环保意识,学习汽车喷绘、架构等知识。结合“森林课堂”区本课程,带领孩子走进新能源汽车,深入了解新科技带来的历史变革,为孩子们打开科技的大门……
 

合肥师范附属小学
开发特色陶艺STEM课程
陶瓷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陶艺课>手工课!秉持这个理念,师范附小四个学科组(美术、语文、音乐、科学)的13位教师,组成《陶冶成器》课程研发小组,以学校现有特色陶艺课程为载体,融合多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并将其细分为多个篇章,进行活动教学。
在陶艺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陶土塑造新方法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人文篇中,让学生了解陶艺的文化积淀,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在科学篇,引导学生采集、整理资料,通过合作与独创相结合的方式,去探讨、分析问题。在艺术篇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音乐、戏曲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修养及情操。
 

陶艺师傅请进校园
 

特色陶艺课程

 


合肥师范附小二小
搭建校少儿科学院平台


 师范附小二小结合基础教育课堂和科学技术史,开发了《计时工具发展史》和《影响人类100项技术发明》课程,把动手做的实验,和人类文明进程当中的重大事情,做了一个融合。每个活动都具有一定逻辑性,每个活动都侧重于事物之间的质疑、分析、推理等相关能力的运用。
学校在保持基础课程渗透的同时,开展启航课程(即基础课程协同体),包括DIY课程、积木王国、科学奥秘、数独游戏、计算机编程等等。此外,搭建少儿科学院平台,是学校STEM课程活动实施的又一举措。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出创意设计方案,通过微信预约(该功能还在筹备中)。学校则提供创客教室等场所,协助预约的学生完成作品。当然,学校还有重要的科技节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的平台。

 

 

合肥市青年路小学
打造“趣园STEM课程”


青年路小学研究和借鉴他人经验,再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定位,探索构建出STEM课程体系。基于STEM实施的本土化,学校打造特色“趣园STEM课程”。在银杏苑校区,有一片不足一千平米的“趣园”,那是学校近几年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研究的劳动成果,园里的一石、一水、一叶,均由师生共创。
立足趣园,各年级根据年级特点和课程目标,有梯度地设计劳动计划和种植方案。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养成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植物、观察生活,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班主任变身农场主,老师们也动起来了,每年开春后来一场翻土大赛,既让大家活跃筋骨,又如同是“孔子浴沂”般对土地崇拜的一种仪式。同学们来了,给菜地浇水成了每日不忘的必修课,节假日都不停歇。家长们也来了,爷爷奶奶精心张罗了一包包上好的菜籽,爸爸准备好竹篾钉锤,来给班级的黄瓜搭架……
趣园,成了“开心农场”。对学校而言,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有利于学生能力综合发展,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化。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构建特色淝河小镇
 

在STEM课程的体系研究上,屯溪路小学以淝河镇作为研究标的,旨在将其打造成特色小镇,最终形成一个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富有特色的淝河镇的提案和制作全镇建筑模型。那么,如何将淝河镇打造成特色小镇?
简要来说,首先,带领学生走进淝河镇,重点考察淝河公园的位置等内容,提出建成可自循环的淝河公园方案。其次,实地走访淝河古迹,熟悉历史,了解人文知识,分析淝河镇建筑特色,并形成报告。第三,规划设计小镇布局,提出古迹周边建筑设计建议,制作小镇布局模型。第四,查阅资料,了解淝河镇现有环境保护措施,实地考察、分析淝河镇新的污染源,提出对应解决方案。最后,结合先前的学习和结果,形成最终提案,打造全镇建筑模型。
整个过程,有知识的学习、实践活动和实验探究。学生应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生的大多数问题,做到学科学以致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