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非遗”传承人
01版: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155期  总第20期  2018年04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55期  下一期
我是小小“非遗”传承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代 萍 李建庭 日期:2018-04-12

同学们,你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吗?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非遗”吗?“非遗”作为“活”的文化遗产,是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家乡人民智慧的结晶。近期,黟县宏村学校的学生们就和家乡的“非遗”来了次零距离接触,徽州石雕、木雕,徽州楹联匾额等,这些充满家乡特色的文化名片让同学们大开眼界,让我们赶紧去领略下“非遗”的魅力吧!

“非遗”进校园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是黟县宏村学校为打造“徽文化+”特色学校,同时也为了保护和传承好黟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非遗”知识,形成宏村学校全体师生人人知、人人爱、人人学“非遗”的好风貌。
活动聘请5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乡村少年宫校外辅导员,从2018年3月起,邀请黟县“非遗”传承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宏村乡村少年宫课堂的活动,每周两节活动课,与学生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传承徽州石雕、木雕技艺,普及徽州楹联匾额相关知识。在学习“非遗”文化的同时,不定期地组织“非遗”学习展示活动。

对话“非遗”传承人
汪德洪叔叔是“非遗”项目——徽州木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活动中,他为同学们带来“徽州木雕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讲座,让同学们了解有关徽州木雕技艺的文化艺术知识。后期他还将带领同学们进行木雕技艺实训,手把手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徽州木雕的艺术魅力。
在与汪叔叔的交谈中,汪叔叔非常乐意参与到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他认为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能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到非遗文化精髓并参与其中,这样,“非遗”才能活起来、动起来、传下去。在谈及徽州木雕体现了哪些传统之美时,汪叔叔自豪地说道:“受徽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徽州木雕之美主要体现在文化之美和艺术之美。文化之美表现上追求儒家文化,一块雕板一个故事,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思想;艺术之美表现在技艺上,构图严谨、雕刻精美、刀法流畅,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木雕流派。”

传承“非遗” 守护乡愁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唤起了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更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继承和发扬家乡艺术的自豪感。同学们纷纷表示:我爱我的家乡,我爱“非遗”之美!让我们听听这些未来的小小“非遗”传承人的心声吧!
吴佳雯:学校这次开展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我感触很深。保护“非遗”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正像这些精致的工艺一样,是需要祖祖辈辈来共同保护、传承的,我愿意做一名小小的“非遗”传承者,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文化。
梁燕飞:在我的家乡黄山,说起最著名的“非遗”当属木、石、砖雕刻了,人称“徽州三雕”。这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徽州石雕,随便一块平凡普通的石头,在非遗传承大师的手中都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种独一无二的雕刻方法令人感到敬佩,又感到神奇,通过此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非遗”的知识,我盼望着有一天,也能把我们家乡的“非遗”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看到古人智慧的结晶,让全世界看到这绝妙的艺术!
胡  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应该承担起传承非遗的重任,好好地保护它,并把它发扬光大。学校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我们零距离感受“非遗”项目的精髓,领略民俗艺术瑰宝的无穷魅力,也懂得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与保护。希望学校能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我想多了解徽州三雕、篆刻、民谣、花鼓戏、黄梅戏等等,有机会亲自体验这些精湛的技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