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大包干
01版:“六一”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162期  总第20期  2018年06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62期  下一期
寻访大包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8-06-04

“六一”专刊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活动现场

老队员为新队员系上红领巾

同学们在队旗下宣誓

1978年的某天深夜,18名小岗村农民,召开秘密会议,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村的“大包干”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的小岗村,依然是农村典范,获得中国幸福村、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小岗精神,值得传扬。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滁州市以“高举旗帜 牢记使命”迎“六一”党团队旗传递为主题,在凤阳县小岗学校,举行了新队员入队仪式,并带领学生们聆听“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爷爷讲改革故事,参观大包干纪念馆、寻访大包干研学游……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小岗村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

行——举旗接力,传承实干精神
5月21日上午,新队员入队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来自全市12名优秀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执旗手执旗,按党、团、队顺序纵向排列,沿友谊大道,踏着正步,进入小岗学校教学楼前。小岗村的党员、团员及少先队员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
“作为一名老队员,我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凤阳县永安小学的李响如此感慨道。站在队旗下宣誓时,小岗学校的严乾丽同学,一想到自己是大包干带头人的后代,骄傲感油然而生。“我一定努力学习,做小岗村新一代的建设者。”
活动现场,“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爷爷,为新成立的中队授旗。严欣等老队员,为一年级的新队员系上红领巾。同学们举旗接力,宣誓将用实际行动,继续传承和弘扬小岗人的实干创新精神。


听——40年前的秘密会议
学生代表组成了凤阳县红领巾寻访“大包干”研学团,来到严金昌爷爷家。严爷爷向同学们讲述了40年前的生活状况和实行分产到户的“大包干”故事。
“当年搞大包干,也是迫于生活所需。我们身上有力气,手里有田地,却吃不饱饭。怎么办呢?将土地分到各家各户,是唯一的办法。”有了想法就行动,在严爷爷等人的带领下,18位村民聚在一起,开了秘密会议,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为什么要按手印?同学们带着疑惑认真听解。原来,这是一种约束方式,万一干不成,责任由大家共同承担。一开始,大家偷偷摸摸的干,没过多久,政府开始支持,并推行大包干。
严俊浩从小在小岗村长大,他的爷爷,也是大包干带头人之一。“每次说起过去,我爷爷的眼里都噙着泪水,一谈到现在的幸福生活,他又会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

看——纪念馆中观历史
听完严爷爷的讲述后,研学团又先后参观了当年农家、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大包干纪念馆,重温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再到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感受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变化。刘府镇中心小学的汪天成,还跟随研学团一起,来到弘浩书院,品读国学经典,感受国学魅力。
不仅如此,小岗学校的部分学生,还担当过小解说员呢!就在不久前,小岗学校招募到首批红领巾小讲解员,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和排练,正式“出师”并首次开讲,用稚嫩的童声,绘声绘色地向来宾们讲述着小岗村的历史故事。

感——
曹隆冬:我看到了小岗村的原貌和当年签订的协约,听到了大包干的故事。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很多前辈辛苦奋斗来的,我会更加珍惜!
严自然:向革命前辈致敬,我会更努力学习,为小岗村的美好未来增砖添瓦,不辜负老师和家人的期望。
褚奥:作为老队员,为一年级新生佩戴红领巾时,我的责任感更强了。作为新时期优秀少先队员,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我要努力学习。
严才源:这次活动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加深了我们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同学们都特别喜欢。
(本文由方芳综合整理)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从严金昌爷爷手中接过队旗
 

     同学们参观大包干纪念馆等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