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小补丁
一粒米的“养成记”
□黄世凤
嗨,同学们好!你知道一粒米,要走多少路,才能抵达我们的餐桌吗?其实, 一粒米,最快要3072小时,才能到达我们的餐桌,这还不算外卖叔叔送餐的时间。从黄口小儿到耄耋老人,谁都知道这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具体是怎么辛苦的呢?这3072个小时里,又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品尝过大米的美味,但却少有人了解它的经历,今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粒米的故事吧!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代代人都离不开种地,现在机器先进了,科技发达了,袁隆平爷爷也让收成变多了,但农耕其中的辛苦和原理,却还是和古时候很相似。在《摹楼璹(shú)耕作图》(长卷)这幅耕作图里,作者程棨(qǐ)详细介绍了一整套耕种的过程。
01浸 种
浸种,就是“泡醒”发芽慢的种子,这个过程还能杀死虫卵和病毒,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种子对水温和时间要求都不一样。

02耕 地
哞哞哞,这个过程就是用犁把土地翻松,为播种做好准备。

03耙耨(nòu)
这个过程继续整田除草,把翻松的土地中的大土块弄碎,将大草垛子剔除出来。

04耖(chào)
这个过程主要是用耖把土弄得更细,让土地更平整。

05碌碡(liù zhou)
这个环节主要为把水田弄平整,为布秧做准备。
.jpg)
06布 秧
布秧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播种育秧,俗话说:“秧好半年粮。”

07淤 荫
秧苗萌芽后,要及时拔除杂草、撒草木灰,加速秧苗的生长。

08拔秧、插秧
把秧苗拔出后,准备到平整好的水田插秧,拔起的秧苗要立即种下,还要避开正午的烈日,这个过程非常辛苦,真是 “抛掷不停手” 。

09一耘、二耘、三耘
耘就是除草,前后要经历三次除草。一耘时,“丰苗翼翼出清波”,杂草不能跟秧苗抢营养,所以要铲除荑稗稂莠。二耘是除掉芦苇、莎草等杂草;三耘时已到盛夏,正是最难熬的时候,农夫们不是在除草的路上,就是正在除草。

10灌 溉
水稻的生长少不了水,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稻米的质量和产量,人力把水从河里收集上来,再利用重力取水。

11收刈(yì)
终于到了丰收的季节,满目黄云,稻熟穗垂,满眼都是收获的喜悦。

12登 场
把收割下来的水稻堆积成垛,稻穗朝外,用工具将稻谷剥落下来。

13持 穗
奥秘在于一个“打”字,用“连枷”抽打稻穗,让稻谷脱粒。“打”完之后,还要借助杵臼,使稻谷进一步从稻穗中脱离,再用筛簸去除,混杂在稻谷中的稻穗残留物。

14簸 扬
这个步骤是为了去掉发育不好的谷物,先用筛簸筛一遍,再扬到空中,借助风力吹一遍,只留下发育饱满的粮食。

15砻(lónɡ)
这个过程主要是磨谷去壳,让稻谷去壳成米。

16舂 碓(chōnɡ duì)
秤不离砣,碓不离磨,磨完谷子之后,再用碓加工成米粒,完了再筛一遍,准备入仓。

17入 仓
干净饱满的米粒终于进入米仓,之后人们沐浴更衣,虔诚祭神,企盼来年的风调雨顺。

这幅《摹楼璹耕作图》是元代的作品,光是看到这些过程,都觉得非常辛苦了。虽然现在技术变先进了,但每一粒粮食依然来之不易,这需要我们每一餐都要光盘行动,一定不能浪费哦!同学们,今天,你吃“完”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