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米花样食法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396期  总第20期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6期  下一期
古代大米花样食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5-10-20

百科小补丁
古代大米花样食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米饭为啥叫干饭吗?古代人也吃盖浇饭吗?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掌握了煮、炒、蒸、闷、焗各种大米做法,而这些,其实都是从原始时期开始一点点演变过来的。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看看各个时期的古人是怎么吃大米的吧!

原始时期:石上燔谷
据史料记载,早在7000年前,在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存在稻米的证据,我们的祖先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并把稻米当作主要的粮食果腹对抗自然。
追溯大米的食用历史,史上第一位吃大米的是“尝百草”的神农氏。作为中国传说历史人物,神农氏的吃法“石上燔(fán)谷”也极具个性,这种吃法也沿用至今。
“石上燔谷”具体做法是将石块烧热,把稻米直接放在石块上加热做熟。现今的山西“石子饼”,街边的“火山石烤肠”用的便是这种古老的烹饪方法。

 

先秦时期:简单烹饪
先秦时期,蒸煮饭是上层阶级才能享用的美食。先秦时期广泛使用的是陶器,虽然当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青铜冶炼技术,但青铜器都是权贵们才能用得起的奢侈品,百姓是不敢奢求的。
先把米放入锅中煮一下,等到半熟时再捞出来放进蒸锅(甑)中的箪子上蒸熟。这种蒸饭在先秦时很是流行。据说这样的米蒸成饭后,米粒胀大,饭粒之间不粘,一粒是一粒。
先秦蒸饭用的青铜甑(zènɡ)

 

秦汉时期:干饭
干饭是指晒干至没水分的饭。《释名·释饮食》言道,“干饭,饭而曝干之也”。干饭的制作方法是将煮熟的米饭烘干。

干饭通常放在一种容器内,如陶器壶,随吃随取。吃的时候,便可以将干米饭放进汤里食用,很像如今的即食麦片,方便携带又抗饿,是中国早期的“自热米饭”。因为可以长期保存,干饭在汉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出行时,人们往往将干饭随身携带,部队行军打仗,士兵也都带着干饭。

古人田间就食图

 


魏晋南北朝:炒饭前身
现代人所吃的各式米饭,在魏晋时期基本都出现了。菜饭在当时叫“蔬饭”或“蔬菜饭”,其做法是将蔬菜剁碎混合在米里,然后烹饪成饭,但这绝对不是为了换口味,而是因为这个时期稻米产量不足,以菜充饭,填饱肚子。 
魏晋时期对于大米的加工方法是用温热水浸泡,再用手搓,直到米发白。如此淘洗出的米饭,“饭色洁白,无异清流之米”。


唐宋时期:精致多样
作为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的唐宋,单一的米饭已不能满足人们。米饭的吃法进入了深度开发时期,米饭的吃法逐渐变得高端,他们将各类食材与大米进行搭配,做出了青精石饭、玉丼饭、大骨饭等美味,满足了国泰民安下人民对米饭的需求。

清朝时期:趋于现今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开始进口大米,解决我国大米产量不足的问题。出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广东的老百姓们,首先吃到了进口的泰国大米。相比于其他朝代,清朝离我们不是很远,所以米饭的吃法与现在差不多。


每一粒大米的背后,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饱含古人的智慧和心血。现今,大米已经成为全球大部分人的主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一部分。一日三餐,餐餐不重样,百变做法,不断创新,为人体补充了许多能量,也时常慰藉人心。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节约粮食人人有责。作为学生的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餐做起,争做“节约小卫士”和“光盘行动”的实践者与推广者。
来源:综合网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