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快递”有多快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255期  总第20期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5期  下一期
古代的“快递”有多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1-06-21

百科小补丁
古代的“快递”有多快
□黄世凤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网上买过东西,有没有收到过快递员叔叔送来的快递?现在快递俨然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务项目,你们可能也发现了,妈妈早上网购的食品可能下午就能送到,一些贵重物品还可以通过保价来为自己保险,免除后顾之忧。那么,你们知道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寄送东西的呢,需要多久送到,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寄送服务呢?本期,小米姐姐就带你们来一探究竟。


日行数百里的汉朝快递
在汉朝,最快为“日行四百里”,这是官府的明确要求,相当于每天至少跑160千米,从广州到北京需要13天左右(本文中所有时间都按今天的公路距离计算)。而在此之前,官府甚至不要求时限。
这是因为古代没有机动的交通工具,用来寄送信件和物品的交通工具只有马,但马的骑行距离有限,人们往往需要中途休整或换马;另外,古代的道路也非常崎岖,可没有今天的高速公路、国道等等,所以一般情况下,寄送速度非常有限。


古代的“快递网点”
为了寄送较远的物品,古代也像今天一样开设多个站点,供接力的人、马快速休整,这就是“国家驿传系统”,出现于秦朝,供人马休整和换马的站点就被称为“驿站”。驿传是国家的寄送系统,只为政府服务,即使是官员也不能寄送私人物品。

日行五百里为刀下留人
到了唐朝,快递的速度最高可达“日行五百里”,即每天要跑250千米,从广州到北京的时间减少到8天左右。这种速度一般只在皇帝颁布赦令(赦免死刑犯的命令)时出现,因为一旦赦令没有及时送达,人就被处死了。
当时,唐朝政府开设了专门的驿道,是快递官员专属的“高速公路”,不仅陆地上有驿道,河道上也有,方便快递官员乘船走水路。


古代的“生鲜速递”
除了文书,古代的寄送物品中偶尔也有水果生鲜,比如汉朝皇帝刘邦专门给妃子运送家乡的大米,南方一些省份为皇帝进贡荔枝、龙眼等新鲜水果。
而最有名的故事当属“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玄宗为满足杨贵妃吃荔枝的心愿,特命快递官员快马加鞭,将刚采摘的荔枝在几天内从岭南(现中国南部地区)送至都城长安(今天的西安)。但这些情况都属于特例,只有在皇帝亲自下令时才会出现,因此,其他人都难以享受到这种快递服务。

 

日行八百里的代价
    到了清朝,驿传系统打破了以前的记录,甚至能“日行八百里”,后者相当于每天跑450千米,从广州到北京只需5天左右,与现代快递接近。
不过,“八百里加急”的快递会耗费巨大的人力、马力,跑死几匹马、跑伤几批人是常有的事,只有在皇帝颁布赦令或重要军令时才会使用。


会功夫的镖师
如果你看过古装电视剧,应该见过一些专门负责押送金银财宝的人,他们擅长武功,能在运送途中击退各路劫匪。这些人在古代也真实存在,被称为“镖师”,而他们所在的机构便是镖局。镖局在清朝出现,他们不仅运送东西,还有保护人身安全的业务,是古代的保镖。而这些业务因为要求较高,收费自然不菲,通常只有富人才负担得起。
另外,明清时期针对普通人的邮寄业务也出现了,靠船运和脚夫步行来寄送信件、货物等,这种速度可想而知,这种机构被称为“民信局”。而明清以前,百姓要想寄信只能通过熟人捎带,非常不便。
看完古代的快递,同学们,现在你是不是庆幸自己生活在如此方便的时代?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大科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