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总动员
探秘晶体世界
□刘婉 吴晓霞
学生记者 音梓晨 贾西贝 张亦芃
刘依群 王晞辰 朱晨安等
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幻想过拥有和冰雪女王艾莎一样“点水成冰”的魔法?是否曾好奇过,大自然中的美丽晶石是如何诞生的?近日,来自本报的12名学生记者代表走进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化身“小小科学家”,他们不仅系统学习了晶体形成的科学原理,沉浸式解锁过饱和溶液的奥秘,更在亲手实践中揭开“魔法”背后的科学真相,真切感受科学与艺术碰撞出的独特魅力,开启了一场趣味十足的晶体探索之旅。
晶体奥秘初探
刚踏入活动中心的“察物见理”科普实验室,学生记者们的目光便被讲台上的“神秘装备”牢牢吸引:几排透明烧杯里盛着澄澈的特制溶液,旁边整齐摆放着洁白的玫瑰花瓣,还有装满各色晶体的标本盒——明矾、硫酸铜晶体,在灯光下泛着光泽。
“大家见过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吗?那些漂亮冰花其实就是晶体!”活动伊始,科技辅导员余梦瑶以生活现象引入,瞬间勾起学生记者们的兴趣。随后她打开精心制作的PPT,从“什么是过饱和溶液”的基础定义入手,再延伸到冰花、冰糖生长等生活中的晶体现象,层层递进为学生记者搭建科学认知框架。
“接下来,咱们就亲手试试‘会发热的冰晶’!”在余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先将特制的过饱和溶液倒入培养皿,再用棉签蘸取晶种轻触溶液表面,神奇一幕瞬间发生:清澈的溶液以棉签为中心,迅速凝结成白色冰晶。“真结冰了!而且还是热的!”学生记者王思楚激动地举起培养皿,向身边的小伙伴展示自己的“成果”。余老师趁机解释:“过饱和溶液不稳定,接触晶种后会迅速析出晶体,这个过程会释放热量,所以大家才会觉得‘热’,这可不是童话魔法,而是真实的化学现象哦!”
解锁“宝石玫瑰”
冰晶实验结束,紧接着的“蓝色宝石玫瑰培育”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取70克硫酸铜晶体倒入杯子,再加入热水搅拌溶解……”余老师一边讲解操作要点,一边示意大家分组实践。学生记者何金润目不转睛地盯着电子秤,小心翼翼地增减硫酸铜粉末,直到显示屏上精准显示“70.0g”才笑着点头:“差0.1克都不行,科学严谨都藏在细节里!”
接着,余老师端着保温壶走到各组实验台旁,学生记者曹欣妍赶紧双手扶住杯子,看着热水缓缓注入,杯底的蓝色晶体渐渐泛起涟漪。接着,她拿起搅拌勺不停搅拌,蓝色粉末随着搅拌逐渐散开,原本清澈的热水慢慢变成了透亮的深蓝色溶液,像一块融化的蓝宝石。
待溶液冷却,最关键的步骤来了。大家捏着玫瑰花茎,将花瓣轻轻浸入溶液,确保每一片花瓣都充分接触液面。“快看!花瓣纹路里冒出小蓝点了!”5分钟刚到,学生记者鲁术恒就兴奋地招呼同伴,只见原本洁白的花瓣边缘,悄悄缀上了细小的蓝色颗粒,在灯光下泛着细碎的微光。
“太神奇了!每一片晶体都长得不一样!”学生记者贾祺安捧着自己的作品,对着灯光转动花茎,晶体折射出的光芒让她忍不住惊呼。“看到晶体一点点长出来,特别有成就感!我要把这朵‘宝石玫瑰’带回家,向爸爸妈妈展示我的科学成果!”学生记者王一琪爱不释手地捧着自己的作品说道。
合肥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云谷路小学执行校长 吴莉莉:此次化学工坊采风活动,是课堂知识与实践的生动联结!学生们在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沉浸式感受了化学的魅力,并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了实践能力。愿学生们带着这份热情深耕科学,大胆追梦,让创新的种子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副校长 谢婷:活动中学生们化身“科学侦探”探索晶体奥秘,既涵养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也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了知识与成长,为我校“和雅精神,儿童世界”办学理念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办单位 安徽青年报社
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参与学校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
合肥市大通路小学
合肥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
云谷路小学

课程学习

冰晶实验

观察冰晶形成过程

称量重量

制作溶液

搅拌溶液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