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一次割稻子 □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四(8)班 吴逸轩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我家的稻子也成熟了! 今天我放学回家,就看见奶奶一个人用镰刀一点一点地割稻子。一会,爷爷也去帮忙了,手里也拿着一把镰刀。田这么大,这么大一片金黄的稻子两个人要割到什么时候才割完呢?我也去帮忙吧! 我光着脚,小心翼翼地踏进松软的稻田里。金黄色的稻穗笑弯了腰,像是欢迎我的到来。 由于我是第一次割稻子,动手前爷爷先细心地教我怎么割。听完后,我开始尝试了,我先抓着稻子,一下,两下,三下……咦,怎么割不断呢?一连割了七下,才把一捆稻子割下来。看着自己割下的第一捆稻子,我开心地笑了。再看爷爷和奶奶他们那熟练的动作,一刀就是一捆。“我不服!”心里想着,马上加快了速度,加大了力道。熟能生巧,不一会儿我就成了割稻小能手。 割着割着,竟然不知不觉割开了一条狭长的小路,爷爷直夸我厉害。我割得越来越有劲了,可过了一会儿,我腰都站不起来了,累得直喘气,就不想割了。抬起头一看,爷爷奶奶还在埋着头继续劳作,他们干活的时间更长,却从来没说过一个“累”。看着他们汗流浃背的身影,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呢? 金黄色的稻子在我们的努力下,终于割完了。它们整齐地躺在稻田里,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这时爷爷和奶奶合力搬来了一个木头做的打谷机,一踩就会发出一种哗啦哗啦的响声,踩着的时候要用上很大的力。把割好的稻穗放在转动的磨木柱上,两只手箍紧稻穗不停地上下甩动,稻谷粒自然而然地就下来了。真的太神奇了! 太阳很快落山了,我们把沉甸甸的稻谷运回家里。以前家里每年的稻子都是爷爷奶奶两个人收割的,回家后还要晒稻子,反反复复搬运好几天。他们真的是太辛苦了!现在想想,要吃到白白的香喷喷的米饭,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每粒米饭都是用农民伯伯勤劳的双手换来的,我们一定要节约粮食,绝不浪费。 今天我不但学会了割稻子,而且真正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的真正含义! 指导老师 张丽霞